吐蕃王朝时期

吐蕃王朝时期

ID:21166386

大小:2.0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0

吐蕃王朝时期_第1页
吐蕃王朝时期_第2页
吐蕃王朝时期_第3页
吐蕃王朝时期_第4页
吐蕃王朝时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吐蕃王朝时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吐蕃王朝时期(公元七至九世纪)吐蕃赞普世系表松赞干布(716-650年)(孙)芒松芒赞(650-676年)(子)都松芒波杰(676-704年)(子)赤德祖赞(704-755年)(子)赤松德赞(755-797年)(子)牟尼赞普(797-798年)(弟)赤德松赞(797-815年)(子)赤祖德赞(815-838年)(兄)达磨(838-842年)松赞干布时代的佛教、本教与政治松赞干布时代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实际面貌松赞干布时代,佛教文化传入吐蕃的途径和影响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佛教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进入

2、吐蕃,但作为一种信仰尚未流行。吐蕃社会仍是以其固有的本教文化为基础的。赤德祖赞提倡佛教及其社会政治背景赤德祖赞提倡佛教藏文典籍《贤者喜宴》、《拔协》等的记载赤德祖赞时代的佛教活动:派人到天竺和唐地学习佛法翻译佛经修建了若干“作为存放经书处所”的寺庙于阗僧侣在吐蕃的活动吐蕃仍然是无寺无僧赤德祖赞提倡佛教及其社会政治背景社会政治背景从囊日论赞到赤德祖赞继位前吐蕃政权结构的三个重要阶段:囊日论赞时代——吐蕃政权的联盟色彩浓厚,权力结构表现为松散、分散的特点。松赞干布时代——建立起以赞普集权为主要特征的

3、有效的政治统治系统。赤德祖赞提倡佛教及其社会政治背景松赞干布去世到噶尔家族覆灭——赞普直接主政于外,太后主政于内。相权的弱化和外戚开始参与政治活动赤德祖赞时代吐蕃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由单相制向众相制过渡;外戚势力明显崛起,重用外戚的倾向明显加强;任用吐谷浑小王为朝廷重臣赤德祖赞时代对大臣的猜忌与防范是相当严格的赤德祖赞提倡佛教及其社会政治背景赤德祖赞时代,吐蕃处于王权与相权之间经过一场冲突、对抗、分离、排斥之后重新确立其关系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吐蕃王室对政治体制不断探索和变革的时代,对文化和制度

4、等方面存在一种需求。参见:石硕:《吐蕃政教关系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从禁佛到兴佛:赤松德赞与反佛大臣的权力较量吐蕃历史上第一次禁佛运动——对赤德祖赞生前倡导佛教作法的全盘否定赤松德赞推行佛教的原因:“赤松德赞本人可能从非常年幼的时代就表现得倾向佛教,这无疑就意味着其背后有一个颇有势力的集团对此施加影响。”(意大利藏学家杜齐《西藏的宗教》)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赤松德赞在王子时代受到佛教的濡染;王室权威遭到削弱的政治背景。赤松德赞在桂氏与尼雅桑等协助下剪除反佛大臣

5、玛祥仲巴杰由禁佛过渡到兴佛,实质上标志着吐蕃中枢权力已经由于外戚权臣手中崇信转移到赞普王室手中。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从寂护入藏传法到佛、本辩论首次迎请寂护(菩提萨埵)入藏传法的失败及其原因寂护与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法771年佛、本辩论的发生佛、本辩论可以说是佛教传播开始在文化观念形态上真正触及本教传统后引发的一场冲突与较量。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桑耶寺的建立与吐蕃僧人的出现779年桑耶寺的兴建“中心主殿是一座三层大殿,代表所谓须弥山,四方有四个殿,代表所谓四大洲。四方四殿的附近又各有两个小殿,代表

6、日、月。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如杂用房屋和塔等。全部建筑围以圆围墙,代表铁围山。”桑耶寺图桑耶寺乌孜大殿桑耶寺的黑塔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首批出家的吐蕃僧人的产生以拔塞囊为首的“七试人”桑耶寺的落成和首批吐蕃僧人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在吐蕃社会中的真正立足,为佛教在吐蕃的大规模传播与发展打开了局面。赤松德赞推行佛教策略的灵活性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僧团的崛起和僧伽权力的上升“三户养僧制”的实施——标志着僧团在吐蕃社会中已从最初一个单纯的被供养阶层发展成为拥有自己土地和属民的势力集团。“佛法宗师”的职权

7、的设立和组建献佛法会议室的尝试陈楠:《吐蕃告身制度试探》,《西藏研究》,1987年第1期;陆离、陆庆夫:《关于吐蕃告身制度的几个问题》,《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渐、顿之争摩诃衍那——顿门派莲花戒——渐门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渐、顿之争虽是印度佛教宗派与汉地佛教禅宗之间因宗教见解不同而引起的一场纷争,但它实质上也是一场宗教权力斗争,是印度和汉地佛教两种宗派在吐蕃为争夺僧众、宗教权力而展开的一场激烈较量和角逐。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参见:(法)戴密微:《吐蕃僧诤记》,西藏人民

8、出版社,2001年。渐、顿之争产生的冲击和动荡,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地延缓了佛教以及僧团在吐蕃的发展速度。毗卢遮那僧团作为一支新兴的特殊实力集团将要涉足吐蕃政坛,并凌驾于贵族政治之上并与之相抗衡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朗化吐蕃后期政治体制的佛教化牟尼赞普均贫富举措牟底事件及其处理——“天祸蕃廷,降衅萧墙”均贫富举措的实施——原因或着眼点:是为了进行社会改革?还是从发展佛教的需要出发?牟尼赞普之死王妃蔡邦氏吐蕃后期政治体制的佛教化赤德松赞(“赛纳勒”)时代吐蕃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与僧相制度的创设佛教地位再次得到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