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

ID:21186297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_第1页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_第2页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_第3页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_第4页
资源描述: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  现行初二物理教科书中的第四章《热现象》编进了“温度计”、“物态变化”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本章内容的“超前”编排,致使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的障碍。  在进行“熔化和凝固”、“观察水的沸腾”两小节的教学时,其中有通过海波的熔化、水的沸腾两个实验数据作图象,从而较直观地建立“熔点”和“沸腾”概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当把实验做完后,在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作图象时,却遇到了麻烦。学生对图象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既不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也不会观察分析图象,更谈不上根据图象理解

2、和判断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未学过数学中的坐标系及图象知识。课后笔者向数学老师咨询方知,按数学教材的安排要在初三才学这部分内容。出于无奈,笔者只得专门用了一课时粗略地介绍有关坐标系图象的数学知识之后才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结果学生仍知之甚少,似懂非懂。在单元检测时涉及到图象的知识出错率最高。当然,在教材的边框里用小字排印了这样一段话:“‘图象’我们并不生疏。地理课本中常见的‘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  现行初二物理教科书中的第四章《热现象》编进了“温度计”、“物态变化”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3、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本章内容的“超前”编排,致使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的障碍。  在进行“熔化和凝固”、“观察水的沸腾”两小节的教学时,其中有通过海波的熔化、水的沸腾两个实验数据作图象,从而较直观地建立“熔点”和“沸腾”概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当把实验做完后,在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作图象时,却遇到了麻烦。学生对图象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既不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也不会观察分析图象,更谈不上根据图象理解和判断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未学过数学中的坐标系及图象知识。课后笔者向数学老师咨询方知,按数学教材的安排要在初

4、三才学这部分内容。出于无奈,笔者只得专门用了一课时粗略地介绍有关坐标系图象的数学知识之后才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结果学生仍知之甚少,似懂非懂。在单元检测时涉及到图象的知识出错率最高。当然,在教材的边框里用小字排印了这样一段话:“‘图象’我们并不生疏。地理课本中常见的‘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就是图象。由于图象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所以各门科学都经常利用它。”由此可见,编者考虑到了学生数学知识的缺乏问题,但是他们把学生的实际水平估计得过高了,于是在教学中出现障碍。  初中学生的感知、识记、思维特征仍习惯于从较熟悉

5、的事物出发去认识新的事物,获取新的知识。众所周知,初中学生要在初三才能接触化学知识,所以初二学生知道的物质的种类很少,对各种物质的三态特性了解颇少。而本章教材中在讲解物质各种状态的变化时却列举了一系列的物质,有许多物质学生很陌生。如课文中提到了“灰铸铁、萘、甲苯、乙醚、氨、干冰”等,且还有少数物质学生连字也不认识,如“氦”。正因为学生对各种物质的陌生感,所以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因学生对物质的状态特征了解甚少,所以学生对许多物理现象混淆不清。学生认为烧开水时冒的“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都是水蒸

6、气。由于知识的局限,教师要纠正学生这样的错误认识显得无计可施。从教材的宗旨和教学时间出发显然也不可能去增加液体、气体的微观结构及宏观表象特征知识,所以后来只能强制性地告诉学生水蒸气是人眼看不见的,小水珠人眼才能看见。可随后在进行“升华和凝华”一节的教学时,当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学生看到紫色的碘蒸气后反问道:“既然水蒸气人眼看不见,那么碘蒸气同样是气体,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教师又不得不花时间来增补一些气体的颜色的知识。  本章第一小节“温度计”的内容中写道:“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

7、测量温度的。”这句话中没头没尾突然点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使个个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的思维如坠五里烟云。编者的意图是要让学生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但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物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而实得其反。那么,不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要学生了解物体热胀冷缩知识行不行呢?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不但不行,而且应让学生理解透彻,否则学生就无法理解温度计的刻度是依据什么画出来的,温度计为什么有一定的量程范围,为什么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等。  另外,在本章的教材内容中一直贯穿着两个重要概念“吸热”和“放热”,同时渗透且用到重要

8、的“热传递规律”,而这些知识也要到初三才学到,所以学生不知道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吸、放热是什么物理过程。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文中设置的许多内容的理解,最终他们只能是一知半解。如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学生看到用酒精灯给装水的烧杯加热,他们容易理解海波在吸热,但将酒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