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笃相法〕面相部位和流年运限

〔公笃相法〕面相部位和流年运限

ID:21228757

大小:8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公笃相法〕面相部位和流年运限_第1页
〔公笃相法〕面相部位和流年运限_第2页
〔公笃相法〕面相部位和流年运限_第3页
资源描述:

《〔公笃相法〕面相部位和流年运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相部位及流年運限流年運限說:公篤曰。流年者。運限之推論也。古法則以耳運十四年。額運十六年眉運四年。目運六年。鼻運十年人。中運十年水。星運十五年四圍地支運二十四年。男順行。女逆行也。令則不然。其運多則三年兩年而一變。甚至一年一變。一年而數變矣。余則按部位而斷之。某部豐隆。其運必佳。某部陷落。其運必阻其或有不驗者。是何也。蓋其形清瘦。必現於部位之前二年。其形濁厚。必現於部位之後二年。如能清濁相兼。厚薄相等。則按部位而驗。余考其運。尚有超前至三年五年者。亦有退後至三年五年者。則據各形而加減之。持鑑者。更須酌量定之。可也。達摩起運口訣:水形一歲金三歲。土厚還將四歲推。火起五年

2、求順逆。木形二歲復何疑。金水相兼求上下。若云木火反求之。此是神仙真妙訣。定根起運自出奇。公篤曰。此訣載於麻衣篇中。當然是達摩之訣。他書所罕見也。按水一歲。乃宗河洛之五行生氣。其理與法均合。土形四歲。則有疑點。按四數之氣為兌金。是士之子氣。取其旺耶。四數之卦為巽木。是士之囚氣。取其剋耶。余於經驗考正。其正形與兼形。而驗者頗少。惟相爭相混之局。亦有應徵。火形五歲。亦為旺氣之義乎。或為死氣之義乎。木形二歲。按二數之卦為坤土。是木之廢氣。取其衰耶。巽木先天在坤二上。取其本耶。金形三歲。三數為震木。取其廢氣乎。先天為離火。取其囚氣乎。此中深求。尚有玄妙之點。至於金水相兼。而求上下

3、。言其相加也。木火相兼。而用反求。言其相減也。此余參考數學。方知其原義也。然達摩之書。多為六朝文字。言簡意深。法奧理窮。此余之最留心處也。公篤起運口訣:水形一歲火二歲。金形二歲本相宜。木局須從四歲起。土形五歲仔細推。水木相生依五歲。金木相剋三歲餘。木土相制四歲半。金水合化四歲推。水火不濟一歲半。木火通靈六歲時。火土相生從七歲。金火相剋兩歲餘。相生合化加正數。相兢受制減半之。此是定根起運訣。生剋制化不須疑。公篤曰。口訣當有定法。雖云天地之氣候。生剋之軸輪。亦有根據可考。故河洛之數。遺傳萬世而不更改。其達摩之訣。用生氣。死氣。廢氣。囚氣。本氣。或為當時氣候而權定乎。或別有深

4、義而交易乎。余訣為於各書參求。復於經驗準確。而後定也。按水一火二土五。皆河洛之原文。金三木四。又與河洛相反。蓋水火土不常變。故順其氣候而定也。金木常變。故逆其氣候而反也。又據人之臟俯。肝木在右。其氣應左。肺金在左。其氣應右。是其證也。至於相生而加。相剋而減。皆數學之定論。非敢故意擅改前法。取其適用與否耳。達摩木形二歲之說。乃形質清瘦提前二年之法。與余暗合。詳載厄年法篇。吾國醫學。發洩妙蘊頗多。至於星相術數。能解前人之半者。尚為明哲勤能之士。至於明體達用。審曲度勢。補前人不足。篤未聞也。部位證明法:公篤曰。相法一術。必先言部位。後言法理。部位確實。然後方用加減活法以定之。

5、而經驗推想。又其次也。余考部位。始於風后氏。用五行生化。八卦方位。以定部位名稱。故有三才四瀆。五岳六府。五官六曜。五星十二官之名。後人多宗之。以為定法。至兩周發洩妙蘊頗多。各立門戶。而部位末更改也。自秦氐火焚各書以後。世無傳本。所存不過殘章。徒有其名。而部位混淆無宗。各據一說。余考相法各書。相差太遠。互相攻訐。部位地點即屬不確。當然差毫失里。美其名曰秘傳。不肯輕洩于人。其自欺乎。欺人乎。余初嗜此術。無從稽考。後以醫學數學丹經各書證之。始知部位之訛。所謂秘訣者非也。余考漢唐時。相法專家頗少。而相法專書則無。如漢之管駱。有相神相骨之說。許負有氣魄性動之辯。其法皆不得傳焉。如

6、唐之李淳風。別創一派。偏於一掌。並末考正部位。半多不經之談。一行禪師。雖有形格內外之用。而無書籍可考。五代時達摩由西域復入中國。始傳五來相法五篇。其中形神音氣合用。測量輕重加減。其法頗精于人事。惜無天道厚薄之分。雖為中興相法之祖。然於部位尚謬。其未經考究耶。或為翻印錯誤耶。五代未有麻衣者。不知其姓氏。余考別傳。麻衣縣名也。以今之地點合之。即湖北之麻城。其書係在任而成。因以為名。當時為割據亂世。掛冠歸隱。所謂仙翁者非也。其書法理兼用。不如達摩精粹。凡理有定理。法無定法。用理者沽名。懼後世駁議也。然其部位亦有多數不確。宋初時有希夷心相一篇。其法以善惡而生禍福。規正社會之人心

7、則可。識人用才之區別則不可。然亦無部位之說。水鏡本紀漢時人。其畫出於宋代之後。更不知何人冒名捏詞。中有三才九流之論。又係水鏡零篇。略可擇用。其主要偏於引證古人。如關張趙雲。尚為其時之人。如引唐代郭汾陽。宋代王安石。可見非水鏡真書。而部位高低相差太遠。不足為法明矣。明永樂時。有袁柳莊者。其人品低而務虛浮,又為北方人遊歷不遠。經驗不當。其法偏於地形。是其遺恨。其部位則有意顛倒上下而用之。固神其說。不足為鐵證。清代則有太清神鑑。衡真相理。鐵關刀。各樹一幟。皆屬半枝半解。亂無頭緒。相法輕重尚不分明。何能考前人之不足。至於蘭陵集。王氏鑑。相法須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