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ID:2125362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_第1页
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_第2页
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_第3页
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_第4页
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湖北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教学应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学生专业实际以及学校实际入手,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G714:B:1672-1578(2012)05-0023-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意见,于2006年在原"98方案"《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基础上合并成的一门新课,以下简称《基础》。《基础》课从内容上作

2、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动,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当前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整体上比以前前进了一大步。  1.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  进入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自由与法律、友谊与爱情的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课题,也是《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

3、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态度。  1.1及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基础》课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的。但作为“一本通”的教材,如何做好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使得学习内容与本学校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为了做到教学的针对性,在每次课之前都要针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调查。通常是让学生就将要学习的内容写下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学生都很欢迎这种做法。例如在讲述“树立新的学习精神”时,学生们都写下了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找不到学习的目标怎么办?如何对待自己不喜欢的课

4、程?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大学里找不到学习的动力,空闲的时间怎么度过?多年都是灌输式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创新精神?等等。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采取讨论的方式一起研究解决。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肯定。  1.2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基础》课尤其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但所举的事例如果距离学生生活太遥远,就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实例来阐述理论,这样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增加了亲切感。例如,在讲述“遵守公共道德”时,对道德作阐释: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

5、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盘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

6、设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2.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怎样培养人”的一个关键问题。以上谈到的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其实就是教师要有问题意识的体现。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不受到社会风气和社会思潮的影响,我们关心学生的思想实际其实也是在关心社会生活状况,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此,《基础》

7、课教学一定要贴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帮助学生解惑释疑,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指导他们解决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荣辱观上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谈人生理想方面,讲清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又有超越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他又指明了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