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ID:2126407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_第1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_第2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_第3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教师考试网http://bj.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北京教师考试网《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是小学科目二中最后一个问题,给定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六科内容,要求从其中选择一科内容进行作答,从每科的学科特点上看,小学语文最为简单易答,所以建议选择语文学科进行作答,下面就语文学科答题技巧进行简要解析。此题共设置三道问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

2、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所以可以以统一方式进行作答,写作课比较特殊,单独方式作答。1.文本写作特点(文本解读)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4.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过程中三道题+理由6.设计三组课堂提问+理由7.设计导入+理由8.设计板书+理由9.写作评语一、第一种出题角度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3.分析本文的景物

3、描写的特点。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作答步骤: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3.规范书写: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采用()表现手法,用词语言(),通过()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道理或抒发(表达

4、)了()情感。二、第二种出题角度北京教师考试网http://bj.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北京教师考试网拟定教学目标,一般出在第二题。从三维教学目标角度进行拟定。教学目标答题模板(识字课、阅读课)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XX字,会写XX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或阅读、或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写话,提高XX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

5、(意识)。教学目标模板(写作课)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XX真情实感,能够正确使用XX等标点符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事实。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三、第三种出题角度第三种出题角度:教学重点、难点,一般出在第二题。1.识字、阅读课:重点:掌握...字、词,

6、掌握...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知识与技能目标)难点:能够运用...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写作课: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实情感等四、第四种出题角度设计教学过程,此角度包括5、6、7、8种角度,分别是设计导入及理由、设计课题提问及理由、设计三道题及理由和设计板书及理由。一般出在第三题,分值为20分。主要以阅读和识字课型出现。教学过程(答题模板)(一)导入过程(设计导入+意图)教师使用(XX)等方法向学生播放视频故事(或图

7、片)或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提出XX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出本课课题。设计意图:通过XX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XX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利于下面的教学。(二)新课讲授此部分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讲授,也就是三读课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北京教师考试网http://bj.zgjsks.com/如有疑问点击咨询:北京教师考试网(1)学生先读课文,再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字典等工具书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2)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

8、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如笔顺)。(3)疏通文章大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1)本文讲述了...事?或作者写了...人?或看了...景物?2)并总结文章段落大意:...。2.精读课文,体会手法(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确定文章运用。。。写作手法。(2)运用小组讨论分方式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2)确定要讨论的问题:讨论事:起因、经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