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ID:2126508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堂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对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所以我们的课堂也在发生变化。现代教育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因而对教学的评价也有所改变。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师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生物学科教学即与其他科有共性,也有个性。通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否引导学生整合构建生物学框架;能否合理发掘生物课程资源。因而要从

2、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生活化。  没有生活体验的学习是一种枯燥学习,或者说是一种低效的学习。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围绕生物的生活,使学生去感知生物的生命现象、探索生命的规律。因而生物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基础。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尝试下列途径。  1、知识教学融于生活情境。例如:在人体消化系统教学中,先要学生从一日三餐中识别营养的成分,然后弄清食物在人体中的运行路线,最后探究营养的去向。通过具体的生活体验,学生易懂,更易掌握。  2、问题检测穿插生活情境。课堂提问、检测题的筛选要多涉及

3、生活。例如:再讲人体循环系统时,学生往往不太了解血液的变化。这里可以先提问生活的运输情况,如石油的运输需要哪些环节?学生会归纳出管道、动力等。这样学生对血液的运输就有了生活的感性认识。  3、多开发情景性课程资源。广泛的情景课程资源是教学生活化的保证。如社会的热点问题,电视报纸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学生身边的活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精心组织,课堂上细心搜索,生活中用心积累。这样,你的课就生动,学生就更有兴趣。  二、渗透“大生物”观。  学生认知的渠道很多,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串联他们已知的

4、零散的生物知识,也就是帮助他们构建生物学科系统知识,即引导学生树立“大生物”观。  1、多归纳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都要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一定能被学生很快掌握和了解。如果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认知会更加深刻、准确。  2、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知识科学性的前提。如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这四个概念中,核心的是性状,其他的概念就是围绕“性状”来展开的

5、。细心探索,他们四者都是相关联的,如果学生能用一些图表来弄清他们的联系。这样有关他们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复习梳理知识很重要。复习梳理知识的方法很多,有的用图表,有的用串讲,有的用类比……我喜欢用具体实物来进行。如复习植物有关知识时,我会用一株植物(盆景,小草都行),先有学生感性认识它:颜色?绿色是有什么决定的在?对植物的生活有何意义?……这样有针对的提问会使学生一步一步解开生命之谜。  三、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来源十分广泛。有意识的收集和整理课程资源会对教学效率有很大提高。  1

6、、合理利用教材。教材的利用不仅是对教材的挖掘,也包括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还包括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如。北师大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就有所区别,要取其长,去其短。  2、教辅资料合理选择。教师用书,各种教学设计用书,练习资料,远程教育资源,教材配套教具、模型等等都要认真选择。上课之前要精选,一定要充分的为教学服务。  3、积累教学成败。多重温原来教学中的情景,多查看原来教学中的反思。因而教学中要及时总结得失,并记录在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4、多开展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尽量完成,不定期的组

7、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区,多引导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尽。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教师也要获得专业发展和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生物这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所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