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

《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

ID:21267148

大小:3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0

《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_第1页
《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_第2页
《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_第3页
《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_第4页
《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  第一篇:《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子夜吴歌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  第一篇:《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子夜吴歌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  第一篇:《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子夜吴歌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  第一篇:《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子夜吴歌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

2、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子夜吴歌》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  第一篇:《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子夜吴歌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2分)  (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为什么(4分)  答:  (1)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

3、深情。(2分)  (2)同意,“玉关情”即思念良人,渴望良人平定胡虏早日回家团聚,已涵括后两句的诗意,去掉更加精炼含蓄。  不同意,有了这一句,使思想内容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或:就使亲人之情上升到国家之爱,境界提升了一层。)(4分)  第二篇:《李白赏析》  李白《子夜吴歌》赏析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李白的答案  冬歌子夜吴歌,李白的答案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子夜吴歌,

4、李白的答案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赏析】  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三、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创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先说《秋歌》。笼统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  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5、。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

6、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

7、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子夜吴歌,李白的答案  《冬歌》则全是另一种写法。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

8、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  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