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ID:2128637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_第1页
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_第2页
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_第3页
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_第4页
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2、第1 在历经了诸多坎坷与曲折后,我们终于在治国战略指导思想上回归了原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无疑是指导中国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重大突破。尽管告别“原则”和“口号”治国的时代是我们社会最紧要的,但告别的前提必须是前提是绝对正确的,至少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且它的基本涵义是清晰的,否则,告别“原则”的结果必然是背离根本方向,人为地制造巨大的系统误差,又一次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历史梦魇中去。因此,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公正科学的程序落实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

3、,化作广大人民群众献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动力,必须首先弄清楚“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以人为本”意味着要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一切制度,一切规范,以及政策措施的终极标准。凡是符合这一终极标准的,我们就要坚持,就要继承和发扬;凡是违背终极标准的,我们就要坚决地进行改革,改革的时间进度可以讨论,但改革的决心和大方向绝不能动摇。因为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我们一切制度与规范——道德的或法律的规范——创建的原初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制度与规范的价值得以导出的条件。在实践层面,这一终极

4、标准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一般情况下,在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发生冲突可以两全的情况下,这一终极标准应当是“不损害一人地增加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就是说,在这一境况下,“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应当奉行“帕内托标准”。相反,如果为了所谓的大多数人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牺牲一个人的利益也是不对的。但在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发生冲突不可以两全的情况下,则应当遵循“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冲突不可以两全通常表现为: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不可两全,和与社会整体

5、利益之间的冲突不可两全。当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发生冲突不可两全的时候,显然应该遵循“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即“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当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不可两全时,则应当奉行“自我牺牲”原则。过去,由于我们假定广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以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是永远的永恒的,所以,事实上我们一直把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和“自我牺牲”原则作为一切制度安排,政策制定的终极依据和标准,把特殊情况下的终极标准和原则当成了一般情况下的终极标准和原则,因此,实践中总是面临一个非此即彼的价

6、值冲突和选择问题,有意无意地牺牲了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还理直气壮。岂不知,在利益不发生冲突的时候,哪怕是牺牲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都是有违制度安排的终极原则的,而这一对终极标准的忽视或误读,客观上也为一些部门和领导剥夺部分社会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借口,背离了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放弃了对终极原则的敬畏,加剧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而危害最大的是,背弃终极标准就意味着对客观、普遍、绝对性规律的轻视,实际上就是在否定事物发展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夸大事物发展的主观性、相对性和多样性,只看到世界上没有相

7、同的两片树叶,看不到世界上还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而这恰恰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关键,结果使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陷入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在政策制定和施政作为中,往往根据个人意志,采取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典型事例来论证和支持自己的提案或议题,甚至对影响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项目,也拒绝对统计意义上多数规律的必要尊重。表现在对外开放方面,就是固步自封,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拒绝对先进东西的主动引进,缺乏全心全意的谦虚精神和勇气,恐惧学习国外根本性的管理思想和治理方略,只满足于在枝节技术方面的借鉴和吸收,结果始终无法融进人类普

8、世价值的正道。  “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具体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人,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研究社会中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规律,并从这个规律出发,再经过社会创建一切制度规范的终极目的推导出科学优良的制度和规范。在这些关系中,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最根本,最基础性的关系。国家与广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广大

9、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都存在一个基本规律,需要尊重和敬畏。不论怎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各个利益主体都会恒久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偶尔地为社会为他人为自然考虑,所以,我们的一切制度安排和规范,必须以此作为价值的源泉和根据,绝不可以背离这一基本规律。我们要设计符合人性规律的制度和规范,不要动辄向规律挑战,要河水逆流。这样的话,不仅达不到动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