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

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

ID:21287461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_第1页
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_第2页
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_第3页
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_第4页
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起点 有效落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认知起点有效落点:数学学科是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前期的知识经验对孩子认识新知非常关键。《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并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并据此展开教学。文章从“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什么”、“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儿”、“如何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材起点有效地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认知起点;教材起点;课堂教学  :G622:A:1002-7661(2011)10-136-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

2、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在这里《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地强调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施教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

3、起点。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奥苏伯尔也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不管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概念,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能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首先要思考并弄清楚,学生学习新知的支撑点在哪儿,他们需要有些什么知识经验等,并且这些认知基础是否已经具备了,教新知识前,教师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准备些什么……即找准并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并据此

4、展开教学。  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什么?认知起点是指学习者对从事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等。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目前,大多数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逻辑起点。通常只是在备课时去“备教材”,不重视“备学生”。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是一种主观臆测,因此,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致使鲜活的数学课堂的背后折射出一种低效的现象。《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数学知识的现实起点。在学

5、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那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儿呢?其实学生的认知起点不是在幼儿园或小学,而是在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听故事、学识字、学数数、积木、游戏……甚至外出旅游,报兴趣班等多种形式,家长都有意无意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另外文字、数字、计算也有了初步认知。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已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形成。如果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不了解这一点。忽视学生现实的

6、知识起点,重复地讲授这些数学知识,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也就失去应有的效果。  那怎样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材起点有效地融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细致了解学情,上好教材的起点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经验证明,许多知识的学习程度都取决于在学习该教材的第一次课上。学生对某一公式的理解是否深刻。首先就是,这一公式是否能够经常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可以随时用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以后再轮到每一次学习新的、后面的定理时,顺利与否也取决于此。这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在学

7、生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现实中教学起点课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因素,教者往往很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或起点过低,效率不高;或起点过高,匆匆而过。  如教学“20以内的数的认识”片段:教者媒体出示一罐糖果,问:“瓶子里有多少颗糖果?”学生就猜12颗、10颗、9颗……接着问:“谁猜对了?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学生答:“数一数”再问:“可以怎样数呢?”“可

8、以一颗一颗数,也可以两颗两颗数、五颗五颗数。”媒体出示倒出的糖果。“好,那就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接着教者又出示了一罐糖果,“这个瓶子里有多少颗糖果?请你们用另一种方法再数一数。”  这位教者把这个环节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确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数出2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其实,20以内的数数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就已经非常熟练了,花这么多时间数,我觉得是低估了孩子的认知起点。而本人认为这个环节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