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浅探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浅探

ID:2132151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浅探_第1页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浅探_第2页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浅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浅探江苏涟水县郑梁梅小学(223400) 唐春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上的“对话”是一种教学过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它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即师生之间、师本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从而促进师生的成长。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一、解读课堂对话语文课堂是由一个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构成的。它是学生探求真知,体验生活,展示个性的乐园。对话的实质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思想的

2、碰撞。以前的语文课堂让我们发现了一些弊端,没有重视文道结合和学生的语言训练,致使师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对话。个别教师认为:课堂对话不就是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吗?因此,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沉浸在对话的氛围里,使得对话没有实在的意义。二、课堂对话的特点课堂对话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对话。对话是什么?引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者反对关系,肯定或补充关系,问或答的关系”。有部分教师认为:对话只是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频繁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而热闹而已。其实,要使得课堂教学高效,教师要真正地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本来想告诉我们的

3、是什么,教学是否切合了文本的初衷,是否设计有意义的课堂对话。这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三、构建有效对话的策略(一)研读文本——让对话呈现个性的取向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收效不是太大,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品读,没有采用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领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请看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们,北风和小鱼,你喜欢谁呢?生:我喜欢小鱼,小鱼很聪明,它那么小还能向北风挑战,真了不起。……师:看来你们都喜欢小鱼,那北风呢?它不是很强大吗?生:我不喜欢北风,它经常欺负别人,别

4、人又没有惹它。师:是呀,北风挺笨的,小鱼在水底捉迷藏,它还以为自己战胜了小鱼呢,还很得意,真愚蠢!生:北风最坏了,小鱼向他挑战,它就“猛吹一口气”想把小鱼冻死,真狠心。师:是啊,这篇童话故事正是告诉我们小鱼虽然弱小,但勇敢而又聪明,北风虽强大,但是很愚蠢。从上述案例看出,要想课堂对话更有实效,首先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品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产生智慧的碰撞。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创造条件让

5、学生充分去读、去悟,用自己的方式与文本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课堂才能有高质量的对话。(二)启迪童真——让对话闪烁人性的光辉教学对话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的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尽情地释放自我,展示自我,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愉悦。请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的课堂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们,通过对课文《狐假虎威》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百兽是被老虎吓跑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你们喜欢文中的狐狸吗?生1:我不喜欢,因为故事中的狐狸在欺骗别人。生2:我很喜欢狐狸,因为它非常聪明。师:你的

6、想法真是与众不同,狐狸其实在欺骗老虎,可以认为它非常狡猾,为什么你认为它聪明呢?生2:因为爸爸、妈妈曾经教育我:“当你身处危险,遇到坏人的时候,如果你斗不过他,可以开动脑筋以智取胜。狐狸斗不过老虎,所以他想出了这个办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师:你的想法也很正确,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危险,遇到坏人时,要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他们。小朋友们,还记得《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吗?你觉得故事里的狐狸是很聪明的动物吗?生:不是的,那不叫聪明,那是狡猾。(师生共同交流这样说的原因)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对话。从对

7、话中,学生展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教师、同伴交流,师生间的对话有意义。同时,他们能联系曾经所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区分何为“聪明”,何为“狡猾”。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思维变得开阔,个性得到张扬,获得了不一样的教学体验。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创设适当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对话中去理解、体验,并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样,课堂才会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责编 韦 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