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

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

ID:21392423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_第1页
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_第2页
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_第3页
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_第4页
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柳琴戏的探索和研宄摘要:沂蒙山区的戏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中以柳琴戏最为著名。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洪腔”、“拉花腔”、“拉后腔”、“拉河腔”等名称,柳琴戏唱词通俗生动、善于铺陈,尤其长于叙事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它以优美悦耳的唱腔、诙谐幽默的表演、纯朴生动的语言、乡土气息浓郁的剧情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关键词:沂蒙山区柳琴戏起源历史研宄一、柳琴戏起源柳琴的起源没有明晰的文字记载。据专家考证和老艺人们的师承关系推算,约在清代乾隆(1736——1796)年间,距今己有200余年。纵观柳琴戏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上是循肘鼓子、

2、拉后腔、拉河腔、拉魂腔、柳琴戏之脉沿革发展的。柳琴戏的开山鼻祖肘鼓子也称咒鼓子,本为肘悬小鼓拍击节奏而得名,是清初流行于鲁南地区临沂、郯城一带敲着单面狗皮九环鼓、专门替有灾害的农民开锁子还愿的一种迷信职业。当时正值刀兵四起的战乱之秋,十年九灾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肘鼓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施术者常携画幅若干,挂于木棍之上,肘悬九环狗皮鼓,一人击谬,一人敲鼓,口念咒语,一唱一和,按画幅上的内容逐条演唱,击鼓而歌,边唱边扭,为百姓请神镇邪、开锁还愿、招魂敬鬼,被称为“肘鼓子”,又叫“姑娘腔”,实即巫婆“跳神”。据康熙年间成书的《百戏竹枝

3、词》中《唱姑娘》一首的序中介绍,肘鼓子是“齐剧也,亦名姑娘腔,以唢呐节之,曲终必绕场宛转,以足其致。”巫婆在山东又称“姑娘”,所以肘鼓子又被称为“姑娘腔”。跳神这种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经数千年的承袭变化,到清代是什么样子,我们自然无从得知,但从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跳神》的描述中,尚可看出大致轮廓:济俗:民间有病者,闺中以神卜。请老巫击铁环单面鼓,婆娑作态,名曰“跳神”……良家少妇,时自为之……妇刺刺琐絮,似歌,又似祝,字多寡参差,无律带腔,室数鼓乱挝如雷,蓬蓬聒人耳……这里所描述的跳神时用的道具与“肘鼓子”完全一样。词歌和演唱的方法,与现

4、在能了解到的“肘鼓子调”有诸多近似之处。因此,可以断定,肘鼓子(姑娘腔)和拉魂腔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二、柳琴戏的演变乾隆二十五年(1760)编修的《沂州府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邑本水乡,村外之田辄目曰湖。十岁九灾,所由来也。而游食四方,浸以成俗。初犹迫于饥寒,久而习为故事,携孥担橐,邀侣偕出,目曰逃荒,恬不为怪。故兰、郯之民几与凤阳游民同视,所宜劝禁一挽颓风。”从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乾隆年间临沂、郯城(临沂时称兰山,郯即郯城)一带旱涝灾害不断,贫苦百姓无以为生,只得四处逃荒要饭。为了便于乞讨,有的就用当地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调等“唱门子”

5、,来替代“叫门子”,艺人管它叫“跑坡”。这种游食与艺人们所说“拉魂腔是要饭腔”相吻合,从一个人“唱门子”、“跑坡”开始,继而发展成既有唱腔又有对白和简单即兴表演的二人“对子戏”。曲调多是从“弦子戏”学来的“娃娃”,艺人们称为“八句子”、“娃子”。现在还能看到的单出戏《英台思春》就属于这种形式。为了能够扮演人物更多、情节更为复杂的故事,随后又出现了由两个演员当场变换服装、扮相,饰演更多人物的“抹帽子戏”,也叫“当场变”。代表剧目有《七装》、《下南园》等。这个阶段多以打地摊的方式演出,艺人叫“盘凳子”。艺人们赶集赴会走街串巷,演出形式非常简陋。三

6、五人既当演员,又当乐手,上演的剧目也是情节简单的“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也无行当之分,“生旦净丑花白脸,老小净生一脚踢。”由于拉魂腔长期以撂地摊的形式进行演出,发展缓慢,有的地方官府还以“淫词小调,有伤风化”为借口,加以禁绝,生存环境险恶。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各地流散艺人组织起来,鲁南、苏北等地相继成立了专业剧团,从此拉魂腔获得新生,并在1954年华东地区戏曲会演时正式将该剧定名为柳琴戏。三、柳琴的传播临沂艺术团的老前辈一今年80多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张金兰是临沂柳琴戏第七代传人,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六岁学艺,1953年加入临沂柳琴剧

7、团,曾获山东省戏曲观摩汇演大会演员一等奖,并灌制《丝鸾记》、《王三姐挖菜》等唱片,民间流传有“看戏不看张金兰,白花两毛五分钱”的顺口溜。张金兰说:“这个柳琴,就从临沂、山东搬家,有几个老艺人上了江苏徐州、安徽蚌埠去了。在那里就发展柳琴了。徐州叫柳琴,安徽就成了泗州戏了。这是老艺人逃荒逃到那去的。有一年俺去幵会,证明了柳琴戏自临沂产生,土里生土里长。柳琴戏很受老百姓欢迎和拥护,那时候夏天没有舞台,就是小地棚子,上面下着雨,下面打着伞,音乐组也打着伞,演员在那唱,老百姓拿着煎饼卷,吃完了就在门口找个地方睡了。白天就来听戏。有的都听迷了,正烙着煎饼

8、,听说演戏了,那了不得了,赶快把火一砸死,赶紧看戏去。”柳琴戏在贫苦农民游食的过程中产生,也以游食的方式迅速繁衍并向临沂以外的地区传播。武大、武二兄弟从沂水南下,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