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

ID:21402328

大小:3.55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18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_第1页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_第2页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_第3页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_第4页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_第5页
资源描述: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三、海洋灾害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厄尔尼诺现象1.风暴潮1.风暴潮--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定义、成因、分类、危害、危害最严重的地区①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③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④孟加拉湾沿岸陆地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人口密度大,城市和工农业布局较为集中风暴潮灾害的轻重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态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地势社会经济因素强烈天气系统发生的频率自然因素②海岸形态呈喇叭口

2、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AB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严重的原因2.海啸破坏:破坏性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聚集,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形成的基本条件:(1)海底地震震源要浅(小于20~50千米),震级要高(里氏6.5级以上)(2)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3)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海啸危害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2004

3、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北端印度洋底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和高达34米的巨浪。这次大海啸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灾难”,造成20多万人罹难。比较风暴潮和海啸相同:都是短时间海水暴涨产生破坏性的巨浪不同:风暴潮多发生热带、温带气旋频繁的地区风暴潮来临,船只应转移到避风港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等地质灾害所引起的巨浪海啸发生,船只则应尽快驶向宽阔、深邃的外海3、赤潮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

4、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思考活动】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温较高。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四、生物灾害(一)虫害可以分为: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1)粘虫1.农作物害虫(2)稻螟虫(3)蝗虫蝗虫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5、。补充: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2.森林害虫(1)松毛虫(2)天牛2.鼠灾可以分为:农田鼠灾、草地鼠灾和森林鼠灾(1)田鼠鼠灾可以分为:农田鼠灾、草地鼠灾和森林鼠灾(2)鼠兔鼠兔虽属兔目动物,但与普通兔科不同,属鼠兔科。鼠兔是一种外表瘦削漂亮的小动物,但一只鼠兔就可以破坏0.5到0.7平方米的草原。鼠害严重的地方1平方米内就有18个鼠洞。(3)鼢鼠(4)飞鼠病害生物入侵自然界的生物在长期演化历程中,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协同演化,达成自然平衡。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人为

6、地引入新的地区,脱离了原来的生境,就有可能无节制地繁衍,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即生物入侵。2003年3月,中国公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早上,有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假高梁、凤眼莲、飞机草等16个物种。1979年,美国白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非洲大蜗牛,一种繁殖很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危害农作物、蔬菜,破坏生态系统,而且还是许多人畜

7、寄生虫和病原菌的宿主。随着世界贸易的日趋频繁,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以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生物灾害病害鼠灾虫灾例如:小麦锈病、禽流感等例如:棉铃虫灾害、粘虫灾害等例如:家中老鼠、农田里的老鼠等生物入侵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两大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环球自然灾害带之间的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地震、水旱、风暴潮、台风、(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带的形成原因:自然灾害集中经济、人口集中(自然灾害存在地区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