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

ID:21411829

大小:7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1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_第1页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_第2页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_第3页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_第4页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进程【摘要】“学校体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世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的形成对于学校体育的根本认识和看法。昧于历史我们将很难分析现状,为未来提出建议,所以深入研究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对探讨符合我国未来的学校体育思想,推动学校体育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学校体育思想;近代;历史进程;影响一、引言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校体育,把它放在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这是教育内部规律决定的。马克思曾预言:“未来社会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马克思

2、恩而且也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途径”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学校体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世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的形成对于学校体育的根本认识和看法。多年来,通过几代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才逐渐走向成熟,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它所存在的问题必然牵系、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所以,历史、全面地认识它,才能更好地借鉴、继承,从而探讨符合社会发展及体育自身特征的学校体育思想,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进程(一)最初的引进于与萌芽1、历史追溯(奴隶社会__清代末期)我国学校体

3、育历史可追溯到奴隶社会。早在西周就形成了属于当时先进水平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射、御是当时的军事技能,在当时的学校教育中具有体育的性质。但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受封建教育思想统治,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地位。直到清末,才有所改观:1900年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迫使清王朝在教育方面废科举,兴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当时的维新派,主张“西学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富国强民、抵御外强侵略,这就是军国民体育思想的早期显现。新教育制度的确定始于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完成于光绪二十九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从《钦定学堂章程》

4、对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规定看,当时人们对体育已有一定的认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蒙学堂,及寻常小学堂每日一节体操课,其内容为整齐步伐、演习体姿、柔软体操及器具体操。高等小学堂每隔一日一节体操课。中学堂及高等学堂都规定每周两节体操课。中学体操一、二学年练器具操,三、四学年练器具操兼兵式操,高等学堂体操课的内容是‘兵式’体操。”而《奏定学堂章程》,不仅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作了规定,而且对当时体育课的内容、目的作了一些简要的说明,使教育工作者能明确体育课的作用与意义,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均设体操科(即体育课)。2、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与军国民体育思想

5、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是舶来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百余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史,这一时期的体育也打上了深深的历史印记:“师夷之长技”为先声,军阀军队操练洋操为开端,中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后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继续和发(1)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清代末期)鸦片战争后,维新运动将西方教育的思想传播到了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维新主义者主要体现为对“斯巴迗精神”、“日尔曼铁血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弘扬。其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他们把教育作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手段,作为“制造国民”的工具。严复的《劝学论》译自斯宾塞《

6、德育、智育、体育》一书,成为第一个在我国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的学者。康有为的《大同书》在对未来大同世界教育图景的描绘中,把体育列为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而且还根据不同年龄来确定体育内容。梁启超师承康有为的同时,提出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新民”,而“尚武”则是新国民的特征之一;他指出“今者,爱国之士,莫不知奖励尚武精神之为急务”。由此可见,在他们的教育思想或主张中,是十分重视体育和尚武精神的,而且出现把体育直接与军国民主义联系起来的思想是并非偶然。尽管维新运动持续不久,但它对促进西方体育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维新派是我国最早接受西

7、方教育思想,并从德、智、体三育的角度来认识和提倡体育的代表。在洋务派仅从增强军事力量出发,仅在办新学、练新军等洋务活动中引进了部分西方体育内容的基础上,维新派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继而开始了新的体育思潮。其次,维新运动为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校的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新政”时期西方体育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新的教育和体育观念成为办新学的主要指导思想。第三,维新派主张的“尚武强国”思想,成为它之后我国军国民体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2)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兴衰(1902年——1919年)所谓军国民教育,是军国主义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所有学生

8、施行军事训练,灌输沙文主义思想,使之成为士兵,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军国民教育思潮在我国近代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