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ID:21413362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_第1页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_第2页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感冒感冒是指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及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因感受非时之邪所致,称为重伤风。如感受时行疫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若正气虚弱,易受外邪,导致感冒发作者,称为体虚感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西医学中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病因机制】感冒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及正气失调有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时行疫毒之气,

2、均可侵袭人体而致病。风邪为主因,在不同季节,常与其他当令时气相兼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为多见。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正气不足,卫外能力减退易感受邪气而发病。本病病位在肺卫,病理性质多属于表实证。风夹时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至感冒。本病的主要机制是表卫失司、肺气失宣。若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较重,且有变生他症的可能。【辩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变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病情较轻,多无传变;时

3、行感冒以疫疠之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常暴发流行,症状严重,且可以发生传变,合并他病。2.辨风寒与风热主要从寒热、有汗无汗、咽部红肿及舌脉特点来辨别。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咽痒不肿或淡红微痛,苔白,脉浮紧为主症;风热感冒已发热重,恶寒轻,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主症。3.辨气虚阴虚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症的基础上兼有恶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咳嗽无力,脉浮等气虚症。阴虚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等症。(二)辨证分型1.风寒束表症候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

4、,喷嚏,咽痒咳嗽,痰白清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护治法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治疗代表方: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症候表现:身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汗出不畅,口干微渴,鼻塞留黄涕,咽痛咽红,咳嗽,痰黏或黄稠,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护治法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治疗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1.暑湿袭表症候表现:见于夏季,头昏胀痛,鼻塞流浊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咳嗽痰黏,舌苔黄腻,脉濡数。护治法则:清暑祛湿解表。(治疗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2.气虚感冒症候表现:感冒

5、反复不愈。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倦怠无力,短气懒言,咳嗽,咳痰无力,脉浮而无力。护治法则:益气解表。(治疗代表方:参苏饮加减)3.阴虚感冒症候表现: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护治法则:滋阴解表。(治疗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