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

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

ID:21420142

大小:58.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_第1页
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_第2页
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_第3页
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韩少功的《女女女》【摘要】这部《女女女》是韩少功80年代“寻根”的代表作,“寻根”意识十分强烈,不仅表现在“人性寻根”,展示了美“女”到“令痢钡乃令向变化,揭露了人类社会人性的不断扭曲;也展开了“文化寻根”,描写民间、民间文化,借用方言;楚文化对其影响也很大,在作品中有很具体的展现。【关键词】韩少功;女女女;寻根;楚文化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68-01一、韩少功和他的“寻根”先来说说韩少功的“寻根”思想。韩少功于80年代在《作家》杂志上发表了《文学的“根”》,明确提出了“寻根”一词。他认为“文学

2、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他强调对“根”的关注,“就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他为广源的楚文化断流而难过,他看不惯一些作家眼盯着海外,不分良莠地大量引进外国著作。他试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重塑民族自我的勇气和信念。《女女女》带给人们的是对“人性”的冲击。他的“寻根”之路,把笔触伸到了人内心的最鹿层,残忍地将此暴露无遗。这次,他把女性作为挖掘的对象,实现更具体、深刻地揭露。二、“人性寻根”《女女女》主要塑造了“么姑”,这样一位深受礼教束缚的“

3、克己复礼”的妇女形象。她长期生活在闭塞、压抑的空间里,长期对周围的人们“以礼相待”,带着某种善心和善念过了大半辈子。而就在一次中风之后,她整个人完全变了。正是这种长期的怨恨郁结在心中,之前曾经包裹在体外的美德、善良通通都被抛掉,只剩下一些意识来折磨别人,试图把过去人们欠她的“良心账”全都讨回来。整个人性都在不断地退化,而这种退化并未终止,前阶段只是心理上的“遐化”,而后一时期,就完全是一种生理上的退化。从像一个“知错的娃崽”靠竹条规矩生活,到被关在“笼子”里后,变得有点像猴,继续变化,像鱼,最后,是被一群娃崽当作鱼人,并和娃崽们嬉戏,在这难得的一次“自由天地

4、”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女女女》是一次女性精神的探险,也是对自然人性的呼唤,向我们展示了“美‘女’与怪‘令痢令的双向演变。”在文中,韩少功解释道,家乡的女人名字里大多带有“令痢弊郑令家乡人平时对妻女姐妹姑嫂都统称为“令痢倍令不区分伦常秩序一一有学者说这是原始群婚制在语言中留下的痕迹。孔见先生在《韩少功评传》中就说到,“‘令痢令似是巫楚文化中精灵鬼怪的意象,阴柔神秘,怪异而难于理解,透出一种令人畏怖的气息。”一方面,像么姑这样,在礼教的压制和束缚下,已经在潜意识里由美“女”转变为怪“令痢保涣硪环矫妫令像幺姑的干女儿老黑一样,无拘无束,逃避并摒弃一切,却也会使女

5、性走向这条怪“令痢钡牡缆威!芭令”一一“令痢钡恼馓趼匪坪醮令着某种宿命的色彩,谁都躲不过。三、“文化寻根”这部小说的“寻根”色彩很浓重,除了体现在上文对于“人性”回归的呼唤外,还强调对“文化之根”的回返。“乡土是城市的过去,是民族历史的博物馆。”韩少功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农村,聚焦到“故乡”。这种对故土的依恋,是情感上的对“文化之根”的回返。小说里“文化寻根”的影子比比皆是。故乡的自然风光、地理风情、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民间世界的画卷,并展示给读者。而小说里故乡的方言的运用,也具有了对“文化”的探究。韩少功在《世界》中说过:“根基昨天的,唯有语言。”“当一切都

6、行将被汹涌的主流文明无情的整容,当一切地貌、器具、习俗、制度、观念对现代化的抗拒都力不从心的时候,唯有语言可以从历史的深处延伸而来,成为民族最后的指纹,最后的遗产。”四、楚文化的痕迹韩少功的作品处处体现着楚文化对他的影响。首先,楚文化不拘泥于实际的浪漫情怀和狂放自由的境界。在《女女女》中,韩少功突破了现实,而是以一种更理性、理智的主体精神,把现实和历史错综地交叠在一起,思维不断跳跃,呈现了么姑非正常的、又令人毛骨悚然的一次旅行。其次就是描述地震时的直抒胸臆式的骚体式的散文。这是段畅快淋漓的呐喊,喊出了力度,喊出了无奈,喊出了质疑。他向往那个年代“无比实在”的

7、辉煌,他在“禁锢”和“放纵”双行道上,都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此外《女女女》有很多的象征意象。作为“寻根”小说,并不忙于追求结论,甚至不需要结论,只是留有象征意象待以体会。这种象征方式,也是巫楚文化中常见的。贯穿全文的“令痢笔俏壮令文化中精灵鬼怪的意象,展示了人性扭曲的过程;结尾处,么姑逐步退化成“猴”、“鱼”,人神同体的运用,更是韩少功对楚文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演绎。参考文献:[1]韩少功.文学的根[A].世界[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2]韩少功.韩少功自选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何立伟.忽然想起韩少功[J].时代文学,2008

8、(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