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fancj

真核生物fancj

ID:21423120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真核生物fancj_第1页
真核生物fancj_第2页
真核生物fancj_第3页
真核生物fancj_第4页
资源描述:

《真核生物fancj》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真核生物FANCJ第一章文献综述1.1解旋酶家族简介1976年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解旋酶,称之为解旋酶,这是一类对于所有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酶,它在细胞内参与DNA复制,转录,修复,重组以及RNA拼接,核糖体组装,在转录和蛋白质翻译过程中也起关键作用。目前为止,已经从很多不同生物中分离出来100种左右的DNA解旋酶,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噬菌体、酵母、果蝇、牛、鼠、植物与人等(初立业等2005)。第一个真核生物DNA解旋酶是由Hotta和Stem于1978年在百合中发现,这是从真核生物系统中分离到DNA解旋酶的首次报道。DNA解旋酶包

2、含7个短保守结构域,它们依次为I、Ia、II、III、IV、V和VI(Tuteja2003;Chenetal.2002;Tanneretal.2003)。解旋酶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主要是通过水解ATP供给能量来解开双链DNA。它们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并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一般起到催化双链DNA或RNA解旋的作用。解旋酶不仅在每种生物有多种类型,而且较广泛存在于从低等到高等的所有生物,例如E.Coli就编码了至少l2种解旋酶。尽管种类繁多,但在氨基酸序列上极少有同源的,有限的同源序列构成了进化过程中的保守区域(孙逸武等1998)。根据各

3、种解旋酶的保守区、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可将其分为6个超家族(superfamily),即SF1,SF2,SF3,SF4,SF5和SF6(Singletonetal.2007;Gorbalenyaetal.1993)(图1-1)。解旋酶中含有如此多的高度保守的序列,暗示它们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Tuteja2003)。我们已知的大多数解旋酶属于SF1和SF2超家族(图1-2),都含有7个保守区,这些保守区分布于200~700个氨基酸区域内,分为Helicase1和Helicase2区域(图1-3),它们分别是解旋酶活性、ATP酶以及DNA和N

4、TP结合的功能区。研究的比较广泛的Rad3/XPD家族和RecQ家族解旋酶都是属于SF2超家族成员(章诺贝等2007),它们在DNA重组、复制、修复以及维持端粒和基因组稳定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2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anemia)与FA通路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anemia,FA)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者通常都表现为进行性骨髓衰竭,这些患者的血细胞在刚出生时是正常的,然而到达年龄为5岁左右就会出现慢慢减少现象,最后才进一步恶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Tischko(v27.0)数据库中的两个蛋白家族

5、PF06733和PF13307(Puntaetal.2012)。利用Pfam数据库提供的隐马尔科夫模型,使用HMMER3.0搜索NCBI非冗余蛋白数据库,将两结构域搜索结果E-value均小于e-10的序列被认定为候选序列。异水霉罗兹壶菌(Rozellaallomycis)、孢霉菌、大雌异水霉(Allomycesmacrogynus)和德氏根霉(Rhizopusdelemar)的蛋白数据下载自Broadinstitute的FungalGenomeInitiative及JGI的FungalGenomesproject项目网站。跨物种总共获得了

6、真核生物1178条蛋白序列,去除冗余后获得990条真核生物FANCJ-like蛋白序列。从中挑选出4种古细菌和47种真核生物的候选FANCJ-like蛋白,并人工逐条对序列进行分析,去除冗余和不完整序列,最后获得非冗余序列160条(附表2)。依据物种进化关系及基因组测序的完整度,选取37个代表性物种的100条完整FANCJ-like蛋白序列用于系统发育树构建。用Python编程语言写脚本抽提出它们的保守结构域DEAD_2和Helicase_C_2。.2.2方法2.2.1跨真核物种的FANCJ-like蛋白聚类获得的990条真核生物的FANC

7、J-like蛋白序列分布在362个物种中,分别是植物28种,动物109种,真菌162种,原生动物63种(附表1)。用CLANS软件对收集到的990条真核生物的FANCJ-like蛋白进行聚类分析。选取Convex方法(e-value:1e-40),并用Jacknife值检验最终分类结果的可靠度(FrickeyandLupas2004)。2.2.2真核生物FANCJ-like系统发育分析利用MAFFT(v7.023b)软件的L-INS-i算法分别对37个物种的全长FANCJ-like蛋白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KatohandStandley20

8、13)。以多序列比对结果为依据,用PHYML3.0构建跨物种FANCJ-like蛋白系统发育树(Guindonetal.2010)。进化树生成采用极大似然法(MLmetho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