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

ID:21423185

大小:1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_第1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_第2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_第3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_第4页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鼠 缺氧实验指导(20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三实验性缺氧【实验目的】1.掌握各型(低张性和血液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了解缺氧的分类。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3.观察不同年龄和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4.掌握各型缺氧的发生机制及特点。5.了解常见血液性缺氧的解救措施。【实验原理】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和外呼吸功能障碍。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加入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的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的低张性缺氧。观察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变化(活动状况、

2、呼吸、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及存活时间。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和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有关。本实验通过应用药物改变小鼠的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的小鼠,观察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的活动状况和存活时间。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本实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

3、二价Fe2+氧化成为三价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血液性缺氧。【实验对象】成年小鼠(性别、年龄、体重近似、雌雄不拘)、新生小鼠【实验药品和器材】3.75%尼可刹米、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5%亚硝酸钠、1%亚甲兰、浓硫酸、草酸。缺氧瓶带气压平衡装置、耗氧量测定装置(图1)、1ml注射器、5ml注射器、电子天平、纱布、滤纸、眼科剪、眼科镊、小烧杯、酒精灯、火柴、CO发生装置(图2)、气囊袋。5【实验步骤】1.低张性缺氧(1)取体重接近的成年小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大约4~5g,以双层纱布包裹)的两个缺氧瓶(A瓶和

4、B瓶)中,A瓶不盖胶塞,暴露于空气中,B瓶用胶塞塞紧瓶口。(2)比较观察2只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肝脏颜色、呼吸频率(次数/10s)和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3)通过耗氧量测定装置测量低张性缺氧(B瓶)的小鼠耗氧量。(4)计算耗氧率(计算方法见附录)。(5)当B瓶小鼠死亡后,将A瓶中小鼠断颈处死,解剖2只小鼠腹腔,取出小鼠肝脏组织,置于标记的白色滤纸上,比较观察肝脏的颜色。2.不同年龄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成年小鼠和新生幼鼠各1只,将2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内(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的钠石灰5g),盖上胶塞。(2)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

5、唇)黏膜和肝脏颜色、呼吸频率(次数/10s)和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表一、低张性缺氧各项指标变化及不同年龄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分组活动状况黏膜颜色呼吸耗氧率抽搐出现时间(s)存活时间(s)肝脏颜色正常对照(A组)低张性缺氧(B组)新生幼鼠组53.不同中枢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成年小鼠3只(A、B、C组),称重并标记编号后分别作如下处理:A组小鼠腹腔注射3.75%尼可刹米溶液0.08ml/10g;B组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溶液0.1ml/10g;C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2)腹腔注射结束后迅速将3只小鼠放入缺氧瓶中(

6、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的钠石灰5g),盖上胶塞;(3)比较观察3只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呼吸频率(次数/10s)和深度,记录小鼠出现抽搐的时间及存活时间。表二、不同中枢状态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分组缺氧前活动状况、呼吸、唇色缺氧时活动状况、呼吸、唇色出现抽搐的时间(s)存活时间(s)尼可刹米组氯丙嗪组生理盐水组4.CO中毒性缺氧(1)取草酸3ml加入CO发生装置试管内,再加入浓硫酸2~3ml,塞紧试管。点燃酒精灯置试管下缓慢加热可见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即可,将CO发生装置连接气囊袋收集产生的CO备用。(2)取成年小鼠2只,分别将其放入缺氧瓶(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的钠

7、石灰5g)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用注射器从气囊袋中抽取5mlCO注入一缺氧瓶中,并迅速盖上胶塞,另一缺氧瓶不盖胶塞。(3)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和呼吸频率(次数/10s)和深度,当小鼠出现抽搐时立即取出小鼠(注意盖好胶塞)并迅速置通风处,观察小鼠各项指标是否恢复。若指标恢复,继续将小鼠放回缺氧瓶中盖上胶塞直至死亡,记录存活时间。(4)解剖CO中毒小鼠的肝脏,观察记录其颜色变化。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取成年小鼠2只,称重,观察其正常表现后,腹腔均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0.1ml/10g后,一只小鼠立即腹腔注射1%亚甲兰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