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doc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doc

ID:21439943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doc_第1页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doc_第2页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doc_第3页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传承与发内容摘要:福建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舞》,明代起源于龙岩赤尾山(今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采茶灯》距今约一百六十多年左右。由于采茶灯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龙岩市活跃了280多支“采茶灯”队伍,有专业团体也有业余队伍,形成了良性的创作队伍后继有人、演出人才茁壮成长。但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发展,采茶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流失,除了有些传统的习俗传承以外,采茶灯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流行歌舞和外来的歌舞使民间歌舞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闽西的后代,

2、我们有责任保护本地歌舞文化的遗产,挖掘本土歌舞的精华,并使其得以弘扬光大,使其成为让闽西“采茶灯”的良性发展就是最好的实例。关键词:表演艺术、传承、发展创新、万人采茶灯、历史责任引言:在如今发展越来越迅速的社会,有很多历史艺术瑰宝在不知不觉中消失,面对先人创造的艺术智S,我们应该思考在传承的基础上是否能够将其更加和谐的融入社会,为更多的人所知,让更多的人了解闽西“采茶灯”,这是一种历史的思考,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趋势,优秀的艺术我们不能够摒弃,而且优秀的艺术我们要向其学习智慧结晶,深切感受其文化精髓所在,让优秀的文化

3、继续造福子孙后代,不断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一、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历史和起源有据可考,明清年间采茶灯就盛行于赤尾山(美山村),后流传企县各地。逐渐成为龙岩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美山村至今保存着《采茶灯》的古老程式。老前辈林宗发说:“采茶曲谱和战鼓是该村林氏十七世祖由广东传入的,距今约二百五十年左右”,著名鼓手林枝旺说:“他的祖父早在1870年左右,即由上一辈授艺,演出了《采茶灯》。因此,采茶灯在美山到今至少已流行一百六十多年。”蜚声海闪外的福建龙岩民间艺术瑰宝一一“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蜚声海N外的福建龙岩民间

4、艺术瑰宝。福建龙岩采茶灯起源于勤劳的劳动人民采茶的劳动生活。以前每年采茶的季节,茶女们上山采摘新茶,休息吋,常聚集于山上以竹子搭架、茅草为棚的屋子,并演唱茶歌。她们配以表现快乐的生活状态,采茶的劳动以及扑捉蝴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趋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屮,还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在一个天气晴朗的H子里,采茶公到采茶婆家里,邀请她和茶女们一道上山采茶。在茶公的带颂下,她们先到前山采茶,称“正采”;之后,又到后山采茶,称为"倒采"。采茶完毕,

5、当他们满怀劳动的喜悦踏上归程时,发现美丽的蝴蝶正在茶丛中翻飞起舞,于是茶女们放下茶篮,欢快地追逐扑捉,称为“扑蝶”。她们表现的舞蹈的前半部分,茶女们配以竹扎纸而、彩色精制的茶灯,运用各种动作和队形的变换,来表现她们拔荆棘、上山坡、过小道、穿茶丛、摘茶、拣茶、筛茶等劳动情景。后半部分,由一茶农以柔软竹杆扎成五彩纸蝶,作蝴蝶飞舞动作,茶女们放下茶篮,换以纸扇,表演扑捉蝴蝶、追逐嘻戏的优美舞步,整个舞蹈生动活泼、乐观风趣。二、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表演艺术《采茶灯》在福建是一支很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用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历史

6、故事编创而成。内容常以英雄人物、爱情故事等为主要题材,并且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们不幸的遭遇给予极大同情;同时,内容能够伴随着时代和政治背景的变迁而变化,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采茶灯的基本舞步:“采茶灯”轻盈细碎,与闽西汉剧的花旦步相似,但出胯大胆、带粗犷的山野风味,以身姿和扇子花篮动作表现茶山的羊肠小道,盘山曲径。采茶姑上山下岭,涉水踏石,过独木桥,进山门避草丛,采茶等队形变化多样,翩翩起舞,美妙动人。(1)茶婆的基本动作:由于早期的茶婆是男扮女装进行的,所以基本手型多为剑指型、兰花指型和单指型,而后由女子扮

7、演的茶婆多用兰花掌型、采花手型和单指型等。茶婆另一手持麦秆扇,扇子的表演别具风格。在茶婆扇子动作中的基本步法有:采茶步、叠步、扭步、十字步、云步、花邦步等。(2)茶婆的表情特点在采茶灯表演中,女丑“茶婆”,俗称“师傅”,要求表演者滑稽、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突出表现出茶婆的足智多谋、即景歌赋,使得采茶灯更加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嘴上以咧嘴、尖嘴为主。头部动作多摇头、晃头、前点头、侧点头等为主,配合扇子动作变化各异。如《补缸》、《摘花》、《卖花线》、《双扶船》、《哭五更》、《兰妹子》等节目,实际上是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综合

8、性群众文娱活动形式。三、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传承1952年采茶灯经龙岩县文化馆加工整理后,组织排练参加福建省首届农村会演,获得嘉奖,后由晋江文工团改编参加华东地区会演,拍成记录片、拷贝发行全世界。1953年,巾中央歌舞团再次提炼加工,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荣获银奖,这是我国建国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