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备课

浅谈如何有效备课

ID:21457841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如何有效备课_第1页
浅谈如何有效备课_第2页
浅谈如何有效备课_第3页
浅谈如何有效备课_第4页
浅谈如何有效备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有效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有效备课山东省阳谷县丙湖镇联校(252311)王思敏王军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心脏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而有效备课自然而然成了有效上课的前提。那么,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语文备课中,集中体现教学设计的文木形式被称为教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把备课曲解成了备教案。在我们许多的老师看来,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在理论上,

2、备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是指终生备课,它以学科为核心,摄取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灵活的教育机智,丰富的语言表达集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随时为每节课服务。狭义的备课则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进行广义备课,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我想首先谈一谈如何备教材。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

3、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丙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教师知道的东丙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丙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他在上课时的语言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这时,教师从学牛.的眼光里就能看出他们懂了还是没懂。如果有必要,他就迅速地变换讲法。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吋需要讲的东西。”苏翁的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熟谙

4、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因此,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首要环节。在我平吋的备课中,特别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理解教材吋,我总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反复朗读教材,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独立理解教材。拿到手一篇课文,我总是先高声朗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搞清课文大致写什么,看冇没冇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借助工具书查查或联系上下文反复想想,实在拿不准的做上记号。接着,再逐段细读,搞清每段写了什么,理出文章叙述的顺序,分辨出文章的主次。然后,再抓住重点内容,细细研读,揣摩文章的中心和写法。最后,独立思考解决文后的思考练习。这样做,看似很麻烦,有些老师或许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5、太浪费吋间了。但是,我却觉得从这个过程中受益腿浅。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能力只能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对教材的精心研读恰恰能促使我们逐步地形成这些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独立理解教材的过程,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能让我们更容易把握学生理解课文时的难点所在,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吋就能有的放矢。当然,我们自身的能力毕竟有限。在独立理解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有些内容有时并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也就是说,仅凭个人力量,很难正确而全面地把握和理解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带着闲惑和问题进行钻研教材的第二步。

6、第二步:反复阅读教参书,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教材。教参书可以说是我们正确理解教材的拐棍,所以,在自己独立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会反复阅读教参书。从教学要求到教材说明,再到教学建议,到参考资料,我都会细细阅读。在阅读教参的过程中,原来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一般都能得到解决。我觉得,阅读教参书对于我们来说,既可以完善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够让我们了解编者的意图,同时,还可以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奋吋对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具有提示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对照教参,可以调整我们独立阅读中的一些偏差,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在这一步骤里,我们对于教材的理解应该比较正确和全面,对于课文的重难

7、点也有了更充分地认识。但是,要想得心应手地处理教材,在课堂上灵活地驾驭教材,还远远不够。第三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在没奋接触电脑之前,这一步骤的实施显得困难得多。而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就浅显的多,上课吋遇到预设问题以外的问题就感觉棘手得多,不知道该怎样处理。那吋候,对于教材进一步的理解,靠的仅仅是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山东教育》或《小学教师》上刊登的教学实录或者是教学设计等。真正利用网络深化对教材的理解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感觉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首先在网上搜索学习的是别人对教材的解析。有的解析要比教参上的详细得多,特别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