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

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

ID:21458299

大小:6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2

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_第1页
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_第2页
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_第3页
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_第4页
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实生活世界之遗忘世纪末的哲学弥漫着一种引人注目的不安和焦虑气氛,对传统哲学的摧毁和解构已成为当代哲学极引人注目的蔚然大观在阵阵讨伐声中,我们须冷静思考的是:传统哲学究竟何以成为问题?其根本症结究竟何在?要拯救传统哲学中“活”的合理内核和扬弃其已“死”的东西并在新的基础上重建我们时代的哲学,这些问题是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我们认为:对现实生活世界根基的遗忘,正是整个传统哲学最致命的失足之处这种遗忘,使传统哲学一直飘浮无根状态并形成了它抽象、教化和僵化的特征解剖和批判传统哲学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把哲学从这种遗

2、忘中唤醒,就是本文的任务_、瓦解现实生活世界的思维方式从根本而言,传统哲学所代表着的是以“绝对意识”为基本价值内核所表达出来的哲学精神,“绝对意识”是整个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它包含两个最基本的理论假定:(1)它设定了一个终极的无限完美的未来世界来作为现实世界的替代物;(2)它设定了一种超人的实体或力量作为达到这一终极目标的保证贯穿在这种“绝对意识”之中,决定着思想原则的正是一种瓦解现实生活世界的思维方式,即实体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看来,传统哲学的根本失误,就在于它所遵循的始终是一种“实体本体论”的思维方式

3、,而这种思维方式已“被证明是与现实生活世界相敌对的”。在这种思维方式中,“实体”至少具有如下重要特征:(1)绝对真实性与完美性,它是现象背后并规定着现象的纯粹的超验本质领域,现象虚幻不实,实体才是避免了任何虚假错谬玷污的本真的“至真”与“至善”。(2)它绝对同一,永恒在场实体统摄一切差异于同一中,统摄将来与过去于现在的永恒中,它普照万物并以其内在原则与尺度统治万物,它是一元性•普遍性的绝对统一体。(3)它是终极的目的与价值源泉它将提供永恒的超越历史的价值原则与价值框架,为正义、美德、善行等奠定一劳永逸的最后

4、基础。正如伯恩斯坦所言,在本体论的幻想以及使它的激情变得有意义的东西中,有一种信仰,即“存在着或者必须有某些固定的、永久的限制,我们可以诉诸于这些安全并稳定的限制”。至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是如何瓦解现实生活世界的:首先,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寻求事物背后的“本体”,即是对事物“原型”的一种追究,因此,它必然注重把现实存在还原到原初状态或“先在本质”,寻找自因的“第一原理”,然后再从中推演出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这在根本上属于还原主义的思维方式。还原性思维企图从先在本质演绎一切,因而必然忽视人此时此地

5、具体的生存境遇,也不会对人们当下的社会历史性进行询问和领悟,更不会从人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出发去叩问人未来的命运与超越性的价值理想因此,这种还原式思维方式就是用对起源问题的崇拜代替对现实生活世界鲜活的丰富内容的反思,用对先天本质的回溯代替对现实生活世界创造性、超越性品格的澄明,从根本而言,它是一种引人留恋昨日的世界而否认现实生活世界的单向度思维方式。其次,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建立在一种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如真理与谬误、本质与现象、内在与外在、实在与虚构等,这种二元对立的前一项总是优于后一项,前者是本质的中心的、起

6、源的,而后项则是次要的、边缘的、衍生的,它由前者决定和支配因而,在这种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中,哲学家们强调的是统一性、同一性,而不是矛盾性与差异性,所以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实质是一种瓦解矛盾的一元化的独断思维方式,坚持这种一元化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去统一世界,造成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瓦解和分裂,使哲学最终归宿于两个彼此抽象对立的哲学世界:(1)极端超越的神学世界,它贬低与否认自然感性世界,以一种神圣化的方式实现世界的统一;(2)敌视人的自然世界,这是一个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死”的世界,它以一种亵渎人贬低

7、人的方式实现了世界的统一性。二者都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世界,都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分裂和瓦解。再次,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在根本上是一种超历史、非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它具有不随人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生成的绝对性特点,所以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在时间之外思考的、永恒的绝对化思维方式,其结果必然是对人有限性和历史性的遗忘,而这种遗忘所造成的显然只能是现实生活世界的瓦解和分裂在哲学史上,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两大阶段,即本体形而上学与主体形而上学本体形而上学被海德格尔十分精辟地称为“本体一一逻辑一一神学”,古希

8、腊哲学自泰勒斯始,最初是从世界寻找一种特殊的实物实体,而后解释越来越观念化,“本体被某种纯粹理性的原则’所取代,由这个原则’衍生出万物”②,尤其是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极力阐发,终于走向“神本学”,虽然他们所谓的“神”只是“理神”尚不具备明确的神学意义,但他们把真善美的最高价值均归结于“神”,在逻辑上最终合一于基督教千年王国的教义近代哲学欲启宗教神学之蒙,变“神本”为“人本”,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宏伟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