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

ID:21479369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_第1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_第2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_第3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_第4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摘要:传统的以环境媒介为保护对象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已经不能解决现有的复杂的环境问题。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理论,树立生态城市理念,深入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研究。  关键词:生态城市;立法渊源;法律体系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用一种新思想来建设城市,生态城市理论是符合和谐社会宗旨的城市建设理论。法律作为一种维护良好秩序、保障社会发展的工具,应当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完善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生态城市立法的渊源  城市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了5000多年。从古罗马、古希腊时开始,城市在人类进步历史过程中就发挥了重

2、要作用。同时,人们也在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和特性。生态城市建设是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的过程。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法渊源  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明确提出"人类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于2002年8月在深圳召开,大会通过并发布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其主要内容是提出21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评价与管理方法,这等于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标准。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

3、促进了生态城市理念的普及与传播,进一步推动了生态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设实践,而且使人类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必须当成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从单纯的自然环境生态取向逐渐发展为更全面的广义生态观,包括社会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等平衡、协调发展。人类聚居已走向生态自觉。[1]  (二)生态城市建设国内法渊源  1、在可持续发展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之后,国家发展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并先后制定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管理办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管理验收办法》,截止2006年底,全国范围内共设立了58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

4、验区,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同时,各个省陆续建立了省级的相关试验区。国家环保局于2003年对生态省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并具体提出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共22项的生态省级建设指标体系。[2]  国务院于2000年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海南省的生态省建设工作突出,海南省把生态省建设分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在法律法规上,严格了环境项目行政审批程序,建立了相关监督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江苏大丰县,2004年6月委托中

5、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未来15年的新一轮的规划----《大丰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北京密云县更加明确了建设目标。把建设目标分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体系、和生态文体系,重点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生态涵养恢复工程。  北京市的总体规划中,生态建设就是重头戏。它详细规划了市域绿地建设内容并且对空气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江苏扬州市,深圳市也制订了各自的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依据生态城市学原理构建相应的生态城市建设法律体系  (一)基本法的设立  生态城市建设属于生态建设的一个方面,要想对生态城市建设立法,首先需要我们在根本法中

6、肯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建设是不同于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的一项工作,它对于已经破坏了的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功能,对于还没有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具有防护功能。因此在宪法中肯定生态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当在宪法中明确政府生态建设的职责,以及公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生态建设的权利与义务。  在环境法基本法中,我们要设立专章专门规定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规定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步骤生,态城市建设还应遵循相应的生态建设标准。  (二)生态城市建设具体规章细则的设立  在具体的规章或者具体的细则制定中。我们应当详细的划分出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并思考如何用法律制度进行保障。按照生态

7、城市学的原理,借鉴国外立法先例,生态城市立法可分为以下几个分论:  1、城市森林绿地建设。国外学者曾经提到,生态城市要尽最大可能的在功能上类似于一个生态系统,虽然在实践中还很困难。我们要"把森林搬回家"。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都有积极的城市森林计划。以日本为例,日本建设了保安林、保护林,这两者的意思是不同的。日本在森林建设方面积极使用法律进行保护。以《森林法》和《林业基本法》为基础,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条例等,共计250项。例如《保安林管理条例》《治山治水对策纲要》等。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