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

ID:21479633

大小:7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2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_第1页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_第2页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_第3页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_第4页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创新【】为了做好武汉大学文学院资助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即“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课题研究”,课题组选择湖北省长阳县、广水市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本,力求通过解剖我国中部的传统农业县社会变迁对农村养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尝试性地提出创新现阶段农村养老的思路及模式,以此展示作为“90后”大学生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村养老创新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代。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转型过程相比,当代中国的转型具有:发展速度快、复杂程度高、非

2、均衡发展、流动性大以及开放性强的特点。中国社会转型的这些特点,加之社会转型本身作为一种整体性社会变革的本质,就决定了其对农村养老创新产生影响的必然性。  一、农村养老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的总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为最广大农民群众谋福利的宗旨。现阶段,中国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难以回避的重大现实困窘。实现农村养老创新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农村养老创新

3、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对“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

4、行为规范。  孔子论孝首先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使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论语·为政》载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其次,他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如何表达出这种“敬”?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论语·为政》:“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则认为,无论

5、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事亲、尊亲成了人最高的道德表现。在儒家先贤那里,孝被视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境界。  中国传统的主要养老模式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家庭养老。农村养老创新就是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现有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对农村养老实现体制上的充实和升华。“孝”这种淳美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然也离不了这种充实和升华。因此,农村养老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  (二)农村养老创新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 

6、 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定义总离不了这几句话:“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古人追求的大同从本质上讲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在当今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实现农村养老创新。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标准应该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的幸福感。倘若小至一个社区,大至一个国家里的人们都普遍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很安逸,谁又能否认这个社会作为一个和谐社会的事实。同样的,要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就必须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一个老无所依的老人是不可能幸福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农村里缺乏这种幸福感的老人不

7、占少数,老人们的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具体见下表1)。  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对于以往工作和生活经历的看法上,48.8%的农村老年人认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2.4%的老年人认为一般,28.7%的老年人认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在对目前生活满意度的方面,43%的老年人认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比对以往生活的满意度有所下降,44.6%的农村老年人认为一般,比对以往生活评价增加近一倍,12.4%的农村老年人认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比对以往生活的不满意度也有很大下降;在孤独感方面,有27.9%的农村老年人孤

8、独感较强;在有关生活规律方面,则有25.1%的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规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较之以往相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所提高,但他们的幸福感仍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从长阳、广水的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老龄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他们的贡献。老龄人也是社会人群中的重要群体,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根基。因此,实行农村养老创新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