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ID:21514113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1页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2页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3页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4页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诊治的大肠息肉患者中抽取55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白光内镜检查,并就其息肉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分型、病理检查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本组大肠息肉性质的诊断准确率是92.73%,高于白光内镜的78.18%(χ2=4.681,P=0.031)。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用于大肠息肉的肿瘤性质鉴别诊断中

2、准确率较高,可借鉴。  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白光内镜;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作为大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可分为错构瘤性、腺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四种类型,是一?N同结直肠癌直接相关的癌前病变,目前以内镜为主要诊断方式。近几年来,窄带成像技术作为内镜技术的重要突破,相较于白光内镜,其可清晰观察人体胃肠道面膜的细微结构,早期发现异常病变,提升其病理检出率[1]。本研究为确定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对55例大肠息肉患者分别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

3、镜检查,现报道两种内镜诊断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5例大肠息肉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临床资料完整,均伴发程度不等的腹胀、腹泻、便秘以及便血等临床症状,并经大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大肠息肉。其中男25例,女30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7.12±5.16)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2.68±0.15)个月;排除合并遗传性大肠腺瘤病、炎症性疾病、肠道准备欠佳、对染色剂过敏、无法耐受内镜痛苦者,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1.2治疗方

4、法本组患者均在检查前约4~6h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工作,并选取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内镜医生,应用单人操作方法,使用普通白光结肠镜检查、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在回盲部进镜,退镜期间予以观察,先用普通白光内镜观察,发现大肠息肉病变后应用生理盐水予以冲洗,记录其大肠息肉数量、位置、预测病理类型;随后,切换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予以观察,观察其息肉表面形态和腺管开口类型,依据其先关开口分型,预测其病变组织的病理学类型,并做好息肉数量与位置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工作。  1.3内镜分型腺管开口类型采

5、取工藤进英分型法,其中Ⅰ型开口是圆形,为正常粘膜腺管开口;Ⅱ型开口呈现乳头状、星形,以增生性病变为病理组织学表现;Ⅲ型开口是腺瘤腺管,ⅢL型开口呈类圆形或管状,其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是管状腺瘤;Ⅲs型的开口相对少见,并呈现较小类圆形或者管状型;Ⅳ型的开口呈现脑回状、分支状,其病理组织学是绒毛状腺瘤;Ⅴ型开口无结构、规则,其病理组织学是大肠癌。  1.4观察指标将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大肠息肉病变的最终诊断标准,其中非肿瘤性病变(增生性、炎性病变等)者4例,管状腺瘤1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5例,锯齿

6、状腺瘤5例,绒毛状腺瘤11例,腺癌8例。分析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白光内镜对本组大肠息肉性质的诊断准确率。  1.5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以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本组大肠息肉性质的诊断准确率是92.73%,白光内镜对本组大肠息肉性质的诊断准确率是78.18%,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681,P=0.031),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大肠息

7、肉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其预后相对较好,然而其伴随诊断时期不同而变化,且绝大多数大肠息肉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展至大肠癌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有50%[2]。所以,早期确诊大肠癌、癌前病变,争取彻底治愈,是应对大肠癌的最佳策略。目前,临床上诊断大肠息肉的常规检查方式包括结肠X线、螺旋CT、结肠镜、CT仿真内镜等,其中螺旋CT无法检出较小息肉,结肠X线的双对比造影是大肠息肉的基本诊断方法,可间接检出上皮病变等,但不宜检测大肠前后壁、弯曲部位病灶[3-4]。  据报道[5],CT仿真内镜能够显示人体肠

8、腔中0.5mm以上的病变,相较于结肠镜,CT仿真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性检测手段,在大肠息肉检测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加上CT仪器限制,无法观察大肠息肉粘膜色泽,因此不能确定病理类型,导致误诊、漏诊,因而目前以结肠镜为主要检测手段[6]。内镜技术的更新,经历了硬式内镜、纤维内镜,最后到电子内镜,加上放大、染色、超声等技术的应用,日益凸显了内镜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优势。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作为新型内镜技术之一,可经特殊光学滤镜,把白光中红绿蓝三色波段过滤成三个窄波段,其对组织穿透深度存在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