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ID:21550187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1页
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2页
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3页
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4页
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比较分析心理干预对于急诊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把来我院就诊的8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干预。在治疗之后,按照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1到3月,每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状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评估。结果:在护理之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

2、2)等生命体征变化及心理评分变化均明显优于护理之前(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早期对急诊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避免患者产生不稳定的心理,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推广使用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急诊;抑郁;焦虑  众所周知,急诊科是医院中病种最多、集中度最大、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急诊科不但要完成抢救病人的任务,也是急诊患者入院进行治疗的重要途径。因此,良好的基础护理及心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  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8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1例,女19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1.78±1.76)岁。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1.21±1.65)岁。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分类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核对患者、输液、抗休克、纠正酸碱代谢紊乱等,对需要行手术的急诊患者要做好相关的手术配合工作。而实验组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①

4、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大多数急诊患者的心情往往容易焦虑、激动。因此,医护人员要保持急诊患者所在病区安静、整洁、无菌,让急诊患者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就诊,心理得到安慰。此外,医护人员要对急诊患者保持亲切的态度,对温柔的语气和患者交流,消除急诊患者的对疾病的恐惧心理。②对危重患者的心理干预: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发展相对迅速、病势凶猛,因此危重患者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往往表现出复杂、激动、强烈的心理反应。这时,医护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给急诊患者情绪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危重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在整个过程要密切默契主治大夫,认真询问病情,护理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对急诊患

5、者的抢救切忌手忙脚乱,并让患者保持冷静乐观的就诊态度。③对急诊患者进行适当的情绪疏导: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注重情绪因素对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应用鼓励性言语让急诊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帮助急诊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对急诊患者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指导,通过讲述相关临床病例成功救治的例子来消除急诊患者的恐惧及抑郁情绪,减少因不良心态造成的急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④对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患者的家庭是急诊患者重要的精神支柱,要稳定好急诊患者的心态,一定要先调节好病患家属的心理状态。所以,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在稳定患者家属心情的同时,向

6、病患家属告知急诊所须知的注意事项及疗程、疗效。通过病患家属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支持,进一步强化对急诊患者的心理干预达到最优的效果。  1.3评估指标  在治疗之后,依据不同急诊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1~3月,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四项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以及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状态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等两组急诊患者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

7、.1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比较(x±s)  2.2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3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急诊患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比较分析心理干预对于急诊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把来我院就诊的8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干预。在治疗之后,按照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1到3月,每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