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优秀课件

黄河颂优秀课件

ID:21554708

大小:4.13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19

黄河颂优秀课件_第1页
黄河颂优秀课件_第2页
黄河颂优秀课件_第3页
黄河颂优秀课件_第4页
黄河颂优秀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颂优秀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者:光末然•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黄河地图•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

2、全国。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曲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

3、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颂》便是其中的一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lánpéngpàipòdiānbǔzhuózhàng•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一、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速和语调。二、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朗读课文(朗诵词)

4、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歌词)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

5、/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1.朗读词和歌词之间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

6、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读完本诗,我感觉……•问题探究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4.本诗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

7、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①第一部分是朗诵词,第二部分是歌词。②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这样做可以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秋苗已经长得过长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

8、而稻田里却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晒得结了一层薄壳,裂成一道一道细缝。多少人仰起头来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蓝得要命。天的颜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蓝了。雨呀,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解析】作者首先描写田里秧苗的苗期已经过了,但田里却没有一滴水。天蓝蓝的,也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这可怎么办呢?作者心里非常着急,感情变得非常激动,于是抛开陈述的对象,直接向雨呼唤:“雨呀,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雨是不会说话的,怎么可能回答呢?这种由于感情激动,直接对所要叙述的对象发出呼唤(哪怕对象是非人的),就是呼告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