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

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

ID:21600851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_第1页
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_第2页
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_第3页
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_第4页
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体性:重拾古代技艺中的职业学习维度  关键词:主体性;古代技艺;职业学习  一、主体性:一个有关“生命轨迹”的学习维度    “主体性”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且复杂的概念,它指涉的是一系列关系的总和,这需要我们用动态的、发展的、联接的眼光来把握主体性及其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一旦失去了“连接性”和“互动”性,主体性的涵义就会散尽。“主体性”涉及的主要关系有,活动-情境(社会、文化),意义生成-行动(meaning-making—action)和行动-结构(agency-structure)。抛开抽象而繁复的

2、概念和理论框架,先来谈一谈为何要关注职业学习的主体性,它与学习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技术理性”长期且牢固的控制下,学习被赋予了浓重且狭隘的经济色彩。人们习惯于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是学习,如何达成此种学习。恰好把个体看作是装载知识的器皿,把学习当作是填充器皿和植入知识的过程,这个传统的学习隐喻很好地契合了学习商品化,知识筛选市场化的精神。在此番学习即获得的隐喻下,学习者是一个根据市场情报,结合自身偏好从而“选择和组合”出最优学习机会的理性决策者。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就是一个发生在教育机构内及一定时间段内的知

3、识传输活动,且它的结果由学习结束后,知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兑换情况而定。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教育人类学家开始从“文化境脉”(culturemilieu)入手研究学习,通过考察古代学徒学习,发现了一般规定学习情景(如学校课堂)以外的认知与学习模式并从中获得启示。一时间,学习在“参与”、“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等重要理念的重塑中获得了在空间上的大幅释放。它不再只是一种知识的获得,而是能够促进和丰富个人的各种活动。一旦学习获得了“社会性实践”(socialpractice)的身份,它的空间则得到了极大

4、的拓展,从传统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延伸到了每天的日常生活、工作场所、网络和社团组织中。在对学习全新的诠释下,个体与学习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从过去一味地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了知识积极的构建者,最重要的一点是个体的“身影”鲜活了起来,因为他或她并不是头脑空空而是带着社会、文化经验进入学习场的。“经验”的引入不仅使个体具有了历史性,而且还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延展性。换言之,在学习已从空间上得到大幅拓展的前提下,当经验被看作是知识的时,学习与个人成长就具有了历时性的特征,即以不断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考察学习与个人成长间的

5、关系,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也就是布鲁姆(Bloomer,2001)提出的“联接性学习”(connectivitylearning),它强调从横向上看学习是如何与各类情境、学习者相关生活经验(lifeexperience)联接的。然而,问题是如果以学习和个人成长过程以及过程中两者间运动发展为基础那么我们要把握的是什么结构呢?简单讲,以历时性方法来分析学习与个人成长间关系的目的是要把握或考察什么呢?答案是“主体性”(subjectivity)。它是存在于互动与参与之中并在与个体碰撞中不断发展自身的一种结构。具体讲

6、,“主体性”要回答的问题是,“个体介入经验的方式以及从经验中生成意义的方式”(ValsinerandvandeVeer2000)[1]。霍金森和布鲁姆(HodkinsonandBloomer,2002)正是看到了在研究学习中所遗漏的生命轨迹维度(life-course)才开始关注在个人的整个生活历史(生活经验)中不同层面的学习及其之间的联接[2]。“联接性”学习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与能动的、个别化的行动者(agency)发展间的关系;另一个则是学习与结构/主体性(structure)间的关系。后

7、者是本论文讨论的重点。简单说就是一个有关学习与个人身份构建(identityformation)、自我形成(self-formation)和意义生成(meaning-making)的话题,探讨的是如何通过学习,这项具有参与性的交互活动,来构建、修正、或完善个人的性情生成系统。这是一个事关德性教育而非技能教育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个人可持续发展而非阶段性发展的话题。而长久以来,在技术理性的控制下,在工具理性手段-目的逻辑的渗透下,手段价值取代了目的价值,个体只是按照活动所设的目标来达成却没有了思考自我,呈现自我的社

8、会空间。    二、主体性:一个被实践领域所遗漏的灵魂    人们非常喜欢从“原点”或“雏形”状态出发寻找分析或改进现状的思路。这一点类似于自然科学领域,如对物种起源的探讨。人文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发生学方法(Geicmethod)秉承了这一研究思路。发生学方法并非只是对过去事件做出的简单分析,而是把研究对象从作为发展出发点的初始状态中分离出来,从中发现联系、规律和趋势。在讨论职业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