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

ID:21607986

大小:6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3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_第1页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_第2页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_第3页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_第4页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历史还原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谓历史还原,一是追溯现代文学的传统根源;二是还原现代文学的历史面貌与发展脉络;三是探宄现代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三者相互关联,后两个方面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不透彻地了解现代社会文化背景,就无法清晰地复原文学史的原生态,无法准确地理解作家、作品与其他文学现象。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学科,本来就带有史学性质,50年代正式创设以来,历史视角一直得到强调。但是,文革前,现代文学学科所引入的历史大半是新民主主义史

2、,因为这一学科建立的重要动机,就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提供佐证。进入新时期以来,历史视角有所扩大,但新民主主义史视角对文学史研宄与叙述仍有很大影响。如果仅仅留意新民主主义史,许多文学史现象便得不到准确的把握,甚至还会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而需要引入民国史视角。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应该全面解读现代文学中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辛亥革命完成了历史使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而不能因为有不足之处就判断它是一次失败的革

3、命运动。现有的文学史著作在文学革命的背景叙述中,对辛亥革命一破一立的历史功绩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到了具体阐释作品--如《阿Q正传》--时,则往往偏重于对辛亥革命的批评,认定阿Q的悲剧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结果。其实,成功的革命也可能伴随着期盼者、参与者或观望者的个人悲剧,况且一个中篇小说未必要承担起对辛亥革命全面评价的任务,然而,在通常的阐释看来,仿佛辛亥革命除了留下遗憾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遗产。我们常常夸耀现代文学有可贵的现实主义传统,难道现代文学对辛亥革命就没有肯定性的表现吗??事实上,并非没有

4、,如鲁迅小说、杂文中多次写到剪掉作为清朝标志的辫子的快慰,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郭沫若的自传《反正前后》与李劼人的长篇小说《大波》更是真切地描写了从四川保路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揭示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通常的阐释之所以偏重于负面性的表现,而对正面表现轻描淡写、甚或视而不见,一是因为辛亥革命自身存在着缺陷,经历过辛亥革命的鲁迅那一代作家品味到期待落空的失望,在作品中留下了苦涩的记忆与痛切的批判;二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推翻民国政府的前提下建立的,而民国是辛亥革

5、命的政治成果,要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否定民国,就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或贬低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殊不知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创建民国,哪里会有后来的社会变革、文化演进与新文学的萌生发展。二、应该勇于正视民国为现代文学提供的发展空间范烟桥在《最近十五年之小说》中说:“中华民国之建立,于中国历史上为新局面,一切文化,一切思想,倶有甚大之变动。最要之一点,即曩时小说,受种种束缚,不能自由发表其意志与言论,光复后,既无专制之桎梏,文学己任民众尽量,无丝毫之干涉与压迫。故小说在此十五年内,非常发达,最近之

6、十五年,谓为中国小说史全盛时期之沸点,亦无不可。”其实,何止1926年以前,也不止小说,整个民国时期的文学发展都与民国框架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在《中山大学开学致语》中说:“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的结果,留下来的极大的纪念,是:中华民国。就政体性质而论,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14,这本来应该属于起码的历史常识,但现当代文学研宄却常常忽略这一点。中国现当代文学著述中指称的“共和国”,在撰述者与读者的意念中自然而然地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前面世的一部学术著作,书名为《共和国文学50年》1

7、51,时间范畴指的是1949年至1999年,其命名颇具代表性。实际上,民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军事、文化等都是在民主共和国的框架内发展的。如果不是民国,像袁世凯似的独裁者就不会有那样的结局,现代文学也不会有今天所能看见的格局和成果。民国史若以政府为标志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南京临时政府阶段(912年1月~1912年3月)二是北洋政府阶段(912年4月~1928年6月)三是南京政府阶段(927年4月~1949年9月)6。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伊始,便着手制订法治社会所必需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

8、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912年1月2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12年3月11日颁布,以下简称《临时约法》,带有宪法性质)等。《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住宅、财产、言论、集会、结社、书信、迀徙、信教等方面的自由权,享有请愿、诉讼、任官考试及选举和被选举等方面的权利;同时,亦有纳税和服兵役之义务等17。约法、法律、法规,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立国原则、民族统一、领土范围、机构组成、官民权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