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

ID:2161090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_第1页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_第2页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_第3页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_第4页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来减轻水资源的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中水回用  一、概述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增长,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情况日趋紧张。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下,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污水资源化就是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到适宜的位置。中水处理即是

2、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如用于冲洗地面、厕所、绿化、喷洒及景观用水等。因其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称中水。  二、现状分析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2240m3,按照国际标准,属于中度缺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缺水程度将日益严重。为了保障经济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加大水资源的发开和节约利用,另一方面则要探索发展循环水和再生水的利用。我国的中水利用起步较晚,中水处理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5-20年,因此应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加大技术研究开发力度

3、,以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壮大我们的水处理产业。  三、技术分析  1、作为回用水的水源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如何选择优质的水源则极为重要。水源选择应尽量选择原水易于处理,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及难降解物质。水源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1)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废水作为回用水源,集中建设城镇中水处理设施及分质供水管X;(2)以建筑小区优质杂排水作为水源,局部收集处理后供给小区建筑中水。其中后者无需建设大范围的中水管X,投资较省,现阶段实施可行性也较高。目前的大多数中水主要以居住小区化粪池出水作为中水回用水源,水源水质较好,处理难度小,工艺简单。  2、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

4、的水,一般需要三个阶段的处理:  (1)预处理: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出两个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该阶段是中水处理的关键,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该阶段以消毒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质标准。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化生化组合法等。通常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即各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深度处理污水,这是因为单一的某种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发展到目前,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有:  (1)生物化学法: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

5、淀地→过滤→消毒→出水。  (2)物理化学法: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出水。以超滤膜分离技术替了代上述工艺中的沉淀、过滤单元。  (3)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物化生化结合法)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其处理流程为:  原水→格栅→调节池→活性污泥池→超滤膜→消毒→出水。(一体式)  对于中水处理流程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当以洗漱、沐浴或地面冲洗等优质杂排水(CODcr150~200mg/l,BOD550~100mg/l)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为主的处理工艺流程即可满足回用要求。当主

6、要以厨房、厕所冲洗水等生活污水(CODcr300~350mg/l,BOD5150~200mg/l)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生化法为主或生化、物化结合的处理工艺。而物化法一般流程为混凝、沉淀和过滤。传统的生物化学法运转时必须考虑到反应速率和污泥的沉降性能。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活性污泥的浓度,污泥浓度高,则反应速度就快。但考虑到二沉池不能过大,所以活性污泥的浓度就不能太大,从而影响了反应速率。污泥的沉降性能则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条件。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是首要条件,因此也限制了生物化学法的应用范围。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科学家们首先想到了用膜来进行固液分离。超滤膜分离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展

7、起来的。其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采用具有一定孔径的分离膜,将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细菌和微生物截留下来,从而达到浓缩与分离的目的。其处理精度可达0.1微米。不会产生生化法那样的气味儿,污泥量少,无需进行污泥处理。同时启动也十分方便,不必象生化法那样接种和培驯污泥,因而操作方便。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超滤技术作为中水处理的后处理技术,具有适应性强、对悬浮物、细菌和洗涤剂的去除率高,出水稳定等诸多优点。  3、中水回用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由于省去了后续的沉淀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