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

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

ID:21625260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_第1页
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_第2页
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_第3页
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_第4页
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一班杜海君工作实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区残疾人康工作实践报告—曲线办事铁瓦社区残疾人康工作调查报告铁瓦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杜海君时间:2011年5月24日——2011年9月30日地点:南岗区曲线街35号对象:社区残疾人及其监护人方法:查阅资料上网查询走访个别访谈一实践目的社区康复是近年来在残疾人康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康复理念。社区康复亦称“基层康复”9,是以城市街道或农村乡镇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任务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庭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工作内容是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和预防,开展家庭康

2、复训练,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其工作有五个基本点:一是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二是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民政工作网点;三是使用简化的、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四是以康复为中心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五是在社区对残疾人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近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社区康复是初级位上保健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基本情况  我社区现有残疾人132名,占社区总

3、人口的7.63%,其中:听力残疾10人,言语残疾3人,肢体残疾88人,视力残疾11人,智力残疾12人,精神残疾8人。建成的“中心”配备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已初步具备了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服务能力,今后几年区残联将陆续为其它几个“中心”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逐步完善康复服务项目,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二、过程为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所有康复重点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实践证明,

4、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基本手段,我社区残疾人康复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调查,掌握残疾人数量、分布、生活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等情况。一、是开展需求调查,建立服务档案。半年年来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员对社区989名残疾人进行了康复需求的调查,通过调查摸底,对其中有康复需求的81名残疾人进行了功能评定及需求分类,而后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并建立服务档案。二、是根据需求情况实行分类指导,有效的开展社区康复。,上级残联下达我市的康复任务完成较好。白内障

5、免费复明2例;精神病治疗5人次,好转3例,其中免费住院4例,免费服药4例,精神病防治覆盖面达到100%;补贴经费安装假肢1例,开展肢体训练59例;免费配置辅助用品用具15件;低视力康复2例,智障儿启智训练2人,脑瘫儿训练1例。三、是普及康复知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是各个康复站点的基本工作,自从开展社区康复以来,社区康复协调员组织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的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发放康复科普读物等。我镇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公众对社区康复工作概念和残疾预防、残疾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四

6、、是心理疏导服务。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残疾人进行正确疏导,教育残疾人正确面对残疾,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和生活的勇气。9五、是转介服务。对社区内不能提供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通过调查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达85%。根据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规划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社区残疾人康复

7、工作的进展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情况还令人堪忧,部分残疾人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康复服务,有些对社区康复的概念不甚清楚。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工作的差距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需要我们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倾注更多的心力,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明确的思路。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发展比较迟缓。;已建成的指导站建设项目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比较简单。  (二)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不少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有的残疾人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待遇来享受,

8、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9  (三)社区康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站等建设,在场地、器材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都由卫生服务机构内的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