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

ID:21636967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_第1页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_第2页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_第3页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_第4页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人画的改革之我见:传统中国绘画重写真,师法造化,唐宋时期的写实绘画灿烂辉煌。宋元时代文人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书写笔墨情趣,追求淡雅洒脱的艺术风格。但在文人画后期走向了只追求笔墨逸气,略形重意的程式化误区,导致近代水墨画走向衰败。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西方绘画的冲击,传统保守的文人画的题材与技法狭窄越显突出。五四新文化使新美术运动也日趋高涨,写实画法的兴起,是对古代写真方法的回归,中国画在今天呈现多元化,重视觉客观再现的写实形态为主流,这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略形重意;笔墨;写真    一、文人画的形成及审美观    中国

2、古代独特的社会阶层“士”,“文人”的存在对文人画的发生与形成有密切关系。文人画产生于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宋元时代文人由于仕途的失意,将审美情思转向山水、花鸟,“聊以自娱”“以画为乐”,造成了其画风的游戏性。文人长于诗词文章书法,乏于写形。对水墨的选择,是文人长期的使用毛笔写字的结果,几笔兰草、几条竹叶如同在写楷书字的撇捺,缠绕的藤蔓似狂草书法的笔意,无意中使文人的书法与绘画有了紧密的联系,无意中文人画的审美格调与宫廷的富丽和民间的俗艳拉开了距离。宫廷画家追逐的富丽多彩的审美情趣,是从自然万千变化丰富多彩写实而成,如孔雀羽毛、虎豹斑纹、花卉云彩

3、都入画对象。儒家注重“文”饰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和谐美体现。正统儒家注重五色绮丽的文饰,追求正德正色的合“礼”之色。文人所崇尚的水墨,也是对他们修习禅道悟空消极精神的回应。老子讨厌色彩:“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第十二章)倡导朴素的黑白之色成为文人绘画中合适的选择。“运墨而五色具”,“绘画之道,水墨为上”王维将水墨推到了极高的程度。以水墨表现世间万物的气韵与神魂,文人的水墨画在道家哲学思想上找到了精神支撑,以墨分五彩代替了传统的“五色”。追求返璞归真是道家文化的思想,不是绘画的法则。认为朴素是天下最美的也只存在于哲思中,舍去五色,只剩

4、笔墨,而笔墨等于零,零如同佛道的空与玄,佛否定现实人生,寄希望于彼岸。绘画这样做实为消解了反映生活的本质功能。直抒胸臆的艺术观念符合了文人消极的人生观,从荒山秃岭、残山乘水小家子气文人画中,可以看出这种画风是古代没落失意文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使生逢乱世的文人抱负理想难以实现,如屈原的流放、孔子的周游列国、竹林七贤的淡玄论道,都是避免惹祸手法。唐朝的王维隐逸山林,元代文人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常年与山林幽泉为伴,水墨画成为文人安抚心灵慰藉失意的一种手段。对花鸟题材的选择,并赋予很多寓意,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四君

5、子”画就成了文人画千篇一律的模式。  在技法上,文人用书法将绘画功能的消解,把山石规范为各式各样皴法、点法;将竹叶以“个”字、“介”字、“分”字符号化,严重窒息了中国画的生动活泼性。绘画借形象表情达意,而不只是一堆笔墨概念的符号。文人画用墨淡雅,对客观世界五彩的生活视而不见,民间美术追求色彩的热烈喜庆、欢快气氛被认为是俗气。宫廷美术富丽多彩被认为是烦琐,文人受道禅哲学的影响,崇尚画贵在敛约,偶然得之也叫天趣。空灵纯净为文人绘画的特征。文人“以画为乐”是有其原因的,认为画画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的余事,对制作程序复杂耗费时日的精细画风不感兴

6、趣,认为它不适合表达有感而发,还损寿。于是挥毫展纸的书法抒写过程,瞬间完成的水墨画梅竹之类便成了文人的首选,山水以干湿浓淡的丰富笔墨皴法造就丰富的形象和层次,顺应了文人抒发感情的需求。长此以往文人沉醉于笔墨程式而不能自拨,远离了绘画写真捉形的根本。    二、对写真绘画的消解    绘画的本质在于状物,描绘世间万物,以形象造型表现出物体之美。从宋代文同画的《墨竹图》和元人赵孟頫画的《秋郊饮马图》上看,早期的文人画法也是很写实的。经过长期发展后,才将作为技法的笔墨推崇为中国画的精华。而当下中国画是回归于重形式,重视觉的客观再现的写实形态。  文人画

7、究竟是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代表,近百年来多有争论。文人画只不过是中国画的分支,文人自己称之为字儿画、不是画,因为造型能力弱,只能靠在画面上题诗文表达画意,“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它的特点。绘画对他们多半是一种避世寄情的手段,形似写实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主观意识的表达被放在了首位,这种画法明显是对绘画描写物象功能的远离与消解。在大量作品中充满简单的景色、人物比例失当、山形无地貌特点,色彩仅有墨色的浓淡变化,造型呆板。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以精炼的书法笔墨表现闲适、淡泊的禅意,幽美、寂静、安逸和近乎天老地荒、空无一人的寂默山水画面,以老庄思想境界为其目的审美情

8、趣。  然而,这种农耕文化的绘画图式已不适应今天多元化的审美观念,这种以书入画之法在上世纪初因“不实用”遭到众多学者批判。而陈师曾却对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