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死刑的新思考

废除死刑的新思考

ID:21667621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废除死刑的新思考_第1页
废除死刑的新思考_第2页
废除死刑的新思考_第3页
废除死刑的新思考_第4页
废除死刑的新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废除死刑的新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废除死刑的新思考:本文从犯罪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犯罪实为疾病,应废止死刑,并指出以死刑来遏制犯罪或严重犯罪对犯罪人不公,而且死刑并不能遏制犯罪或严重犯罪,以杀禁不了杀,只会导致更多的杀戮,死刑的存在,只会伤害更多的生命。建议废止死刑,以此来指导中国立法实践。  Abstract:Startingfromthecausesofcrime,crimeisactuallydescribedthedisease,thedeathpenaltyshouldbeabolishedandthatthedeathpenaltydoesnotdetercrimeor

2、seriouscrime,tokillthebancouldnotkill,itorekillings,thedeathpenaltyexists,onlymorelives.TheProposedrepealthedeathpenaltyinordertoguidethepracticeofChineselegislation.  关键词:个人原因废止死刑  Keywords:personalreasonsabolitionthedeathpenalty  简介:韦加速,男,1969年生,汉族,江苏丹阳人,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3、讲师。    死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生命权利的刑罚方法,是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主要的主刑,它与刑法有着同样的历史,也是刑罚理论中首要的课题之一。  围绕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在思想家们的著作中大量出现。死刑废止论者与死刑存置论者各执一词。双方的论据都在论战中不断得到补充。双方的论据交锋有:(1)死刑废止论者认为死刑是野蛮时代血腥复仇的沿袭,与人类的伦理正义相悖;死刑存置论者认为死刑正是基于伦理正义的必然要求。(2)死刑废止论者认为死刑根本不能威慑犯罪人;死刑存置论者认为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作用。(3)死刑废止论者认为死刑不符合社会契约;死刑存置论者认为死刑符合

4、社会契约的基本要求。(4)死刑废止论者认为死刑违背宪法;死刑存置论者认为死刑决无违背宪法。……等等。①笔者认为应废止死刑,理由如下:  一、从犯罪产生的原因看,犯罪实为疾病,应废止死刑  根据犯罪原因存在的情况,可以将犯罪原因因素划分为2类:“(一)社会性犯罪原因,是指存在与社会环境中的犯罪原因,具体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家庭、教育等等(二)个体性犯罪原因又称为“犯罪的个人原因”,是指个人自身存在的犯罪原因。“……完整的个体性犯罪原因应当包括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生理方面来讲,应当包括年龄、性别、体型、遗传特征、神经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

5、等。从心理方面来讲,应当包括本能因素、人格因素、感情因素、智力因素、能力因素、认知发展因素、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和精神疾病等②”  如果仅仅是由于社会性犯罪原因而导致犯罪的话,那么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就无哲学依据和法学依据。因为“对犯罪人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的根据,从哲学上讲,就在于行为人具有相对的意在自由,或者说自由选择能力,即行为人能够选择非犯罪行为却选择了犯罪行为,因而才追究其刑事责任。”③如果是经济、政治、文化、家庭、教育等等原因造成犯罪的话,那么行为人没有相对的意志自由,或者说没有自由选择能力。因此,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就无哲学依据。而且由于缺乏主

6、观方面不符合犯罪构成,因此也无法学依据。  关键问题是犯罪不仅仅是由于社会性犯罪原因而导致,犯罪是社会性犯罪原因和个体性犯罪原因合力的结果。因此,个体性犯罪原因应当是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哲学依据和法学依据。更具体地说,年龄、性别、体型、遗传特征、神经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和本能因素、人格因素、感情因素、智力因素、能力因素、认知发展因素、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和精神疾病等应当是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哲学依据和法学依据。由此我们得出了这样的推断:由于年龄、性别、体型、遗传特征、神经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和本能因素人格因素感情因素智力因素能力因素认知发展因素

7、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和精神疾病等造成了犯罪,而犯罪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因此要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但是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就一定要判处死刑吗?  既然犯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那么为了防止犯罪的再次发生、再次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我们应当消除社会性犯罪原因和个体性犯罪原因,对已经犯罪的人进行生理、心理治疗和必要的隔离,而不是肉体上的消灭。实际上,根据上面犯罪个人原因分析,犯罪是一种由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有因有果的、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有时也害己)的一种不正常现象——疾病。“犯罪是一种社会病,它是一定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道

8、德观念、家庭关系等等社会因素与犯罪者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④既然犯罪是一种疾病,那么国家、社会就应该对罪犯(病人)该治疗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