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仿真初探

面向对象仿真初探

ID:21682929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面向对象仿真初探_第1页
面向对象仿真初探_第2页
面向对象仿真初探_第3页
面向对象仿真初探_第4页
面向对象仿真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向对象仿真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面向对象仿真初探: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现代仿真技术发展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重点阐述面向对象仿真技术的概念,指出系统建模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开发所遵循的RUP基本原则和采用的UML建模语言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面向对象仿真;概念;方法;工具  :V249.1:A:1671-7597(2011)0310034-02    1面向对象仿真概念  “面向对象”是软件业界面对日趋复杂的软件需求,为了解决“软件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巧妙对策。自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正式确定以来,因其在复杂系统分析、设

2、计和实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先进思想和卓越品质,得到了广大软件开发人员的钟爱。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它已渗透到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几乎所有分支(面向对象仿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软件以外的其它领域。  系统仿真是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实验,并借助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试验性科

3、学。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系统仿真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系统、模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联系这三个要素的基本活动是:系统建模、仿真建模和仿真实验。同时,定义中也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仿真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活动”,仿真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仿真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理论研究、专职人员培训等领域,并在广泛而深刻的需求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在系统工程、现代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技术的推动下,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专业技术

4、体系,并迅速发展为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它与高性能计算一起,正成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第三种重要手段。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体系已日趋形成。近几年,国内外仿真技术自身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仿真支撑系统技术  仿真支撑系统是仿真领域关键的技术之一,它支撑了仿真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仿真对象分析、仿真模型的表达、仿真模型的生成和运行、仿真过程的调试和修改、实时运行、仿真数据的存储、恢复及跨平台的联合运行等,将仿真系统开发者和使用者从复杂和

5、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实现仿真技术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国内外十分重视对仿真支撑系统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为:  1)提供构件服务,包括构件命名服务(ponentNameServices)、构件对象服务(ponentObjectServices)等。  2)提供通用数据表示方法,集成工具之间可共享信息。  3)支撑范围扩大,包括总体技术、中间件技术、X络技术等方面。  4)支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仿真系统的人机界面更加友好。  1.2面向对象仿真技术  “面向对

6、象”包含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面向对象的观点认为客观世界由许多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其二,面向对象是模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是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事物的静态特征用对象的属性描述,动态特征用对象的操作表示;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成一个独立实体,对外屏蔽其细节,称作封装;把具有相似属性和行为的对象归为一类,类是对象的抽象描述,对象是类的实例;继承是自动共享类中数据和方法的机制,可

7、利用现有的类定义新的类;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操作被特殊类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称为多态性;对象间的静态关系用关联来表达;对象间的动态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这些构成了面向对象最主要的特征。运用面向对象思想构造系统,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自然思维方式,达到了问题域和求解域在结构上尽可能的一致性。“对象作为软件界70年代以来最激动人心的革新之一”(MauriceL统一建模语言  无论何种复杂程度的工程项目,设计都应从建模开始。设计者通过创建模型,构建系统蓝图,将复杂的问题细

8、化分解、“分而治之”,这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上节曾指出,仿真活动也是围绕一个核心要素模型展开的,如何建立描述系统静态特征、动态行为的仿真模型成为构建系统的关键所在。  自1986年Booch提出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以来,各种面向对象的方法论应运而生,它们各有千秋,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妨碍了用户间的交流。为了简化和强化现有的大量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Rumbaugh、Booch、Jacobson三位面向对象大师集众家之长,于1995年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