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

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

ID:21687439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_第1页
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_第2页
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_第3页
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_第4页
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瞬变电磁法在深部找矿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依据瞬变电磁异常圈定赋矿空间,指出硫化富矿的部位;电磁测深拟断面图能有效地反映出矿体的产状形态;应用时间常数和纵向电导值评定异常体的规模与质量,取得直接找矿效果。  关键词:瞬变电磁;铅锌矿  某矿区,矿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侏罗系和震旦系。侏罗系地层围绕震旦系地层周边分布,后者呈构造窗形式出露于矿区中部。以往地质物探资料提供了该矿床及其外围深部找矿的有利信息,显示了较好的成矿前景,值得提出的是,该矿区的铅锌矿有一定的磁性。但最近几年该矿区及其

2、周围所揭露出的矿体特性来看,有的铅锌富矿体所含磁铁矿或磁黄铁矿较少,甚至不含磁性矿物。因此仅凭探矿区内磁异常有无或磁性大小来判定工作区内是否有矿体(矿化体)或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其依据是不充分的,所以磁法勘探对此有明显的局限性。  瞬变电磁(TEM)能对像金属矿这样的低阻体有很明显的反应,能和周围的高阻有明显的对比。因此,瞬变电磁技术能有效的减少以往磁法勘探的局限性,而且瞬变电磁勘探深度深,对矿区的深部找矿有着明显的效果。  1国内外深部找矿工作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已将隐(盲)矿床、已知矿床的超度延深部分和难识别矿

3、床做为勘查的重点。国内近期许多学者提出了“推进深部找矿、缓解储量危机”(涂光炽,2005)、“深部找矿”(翟裕生等,2005)、“盲矿预测”(邓尔新,1994)、“深部找矿成矿构造研究问题”(叶天竺,2006)等专门论述。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7年召开了全国深部找矿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我国深部找矿工作“十一五”后三年部署设想,掀起了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的新热潮。所谓深部找矿一般是指地表以下500-2000米空间范围内的找矿,其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成矿作用没有本质的区别,基本上属于同一成矿作用系统内。主要是针对已知矿体的垂直追索与未

4、查明矿体部分的寻找;已知类型矿床之深部未发现矿体的寻找;新类型(包括不同成因类型、形态类型、工业类型矿体及非传统类型)和新矿种的寻找。深部找矿以重要工业类型和大型、超大型矿床为主要找矿对象,重点做好地质研究,物探和化探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探矿工程的认真实施。它的理论方法特别强调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以及地质成矿作用的垂向变化的研究。通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探索,目前深部矿床勘查在深部找矿定位预测理论研究和方法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范例。  2测X布设  本次瞬变电磁的野外作业选用美国生产的GDP-32型

5、综合电法仪。该设备装配有宽频带、多通道、多功能的数字式接收机,并有较强的人机对话功能和屏显工程,为野外观测作业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平台。根据矿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深部观测的基本要求,考虑到观测作业的难度,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次物探作业选用尺寸为800m×800m的大定源回线装置,并采用多个回线框交叉重叠的设计方案。大定源回线装置的特点是:作业效率高、磁场均匀性好、观测深度大、受地形影响较小。  该矿区内布置10条测线,编号分别为A-J,均与勘探剖面线平行(其中要求17勘探剖面线必须与TEM的F测线重叠),测线间距约90~110

6、m不等,点距20m。见图1。    图1测X布置图    共布置4个回线框,有效测区覆盖整个矿区,相邻线框的有效测区重叠布置,重叠区域的测点进行重复测量,以便进行同点测量的校正工作和同点测量结果的优劣选择。  3数据观测及分析  3.1主要干扰源  0.76km2测区内地面可见的变压器多达15座,高压线交叉遍布测区,居民区内大功率用电装置较多,因民房分布较散,自来水管道遍布测区;而且测区地下还有较多的在采矿点,地下坑道分布密集,井下大功率作业电器设备分布不详;测区地形复杂,最大落差高达100m以上,地表覆盖物复杂,等等。这些干

7、扰给观测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观测,可以说,在该地区进行瞬变电磁作业,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技术要求较高。  3.2应对干扰源的方法  该工作区内的噪声电平较大,观测工作受变压器、高压线、矿山地下大功率设备干扰严重,远离干扰源的测定噪声电平维持在0.06~0.5nV/m2,经过现场测试,严重干扰的噪声电平有时高达无干扰电平的数倍,现场测试时将电流加大到了15A,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压制效果,而且采样大电流时,局部导线有发热现象,为了保证大回路的观测安全,在保证最后3~5道为噪声电平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测试实验,将电流设定为

8、10A。  野外观测时,对每个测点进行了3次以上的观测,对干扰严重的点,进行了平移观测,但受客观条件影响(芦苇、杂草等障碍物使得大部分观测点附近寸步难行),平移观测没有很好的解决变压器、高压线的干扰问题。对有变压器和高压线的所在位置进行了定位,并且绘制了变压器和高压线在矿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