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

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

ID:21689722

大小:62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3

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_第1页
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_第2页
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_第3页
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_第4页
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明山秃尾蛇的传说龙母文化是珠江流域以“掘尾龙扫墓”传说为中心所形成的文化体系。龙母文化是珠江流域的主流文化之一,龙母在近代已成为珠江流域公认的重要人文始祖,在全国和东南亚都具有广泛的影响。近年来,龙母文化朝圣游已成为旅游名牌产品,仅广东德庆悦城龙母庙的旅游门票每年收入就超过了6000万元。梧州近年也在打造龙母文化旅游的品牌,并成功举办了首届龙母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这一届龙母文化节共签订了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8050多万美元,其中外资额达4200多万美元。龙母文化的巨大旅游价值使龙母文化游成为各地包括广东德庆在内的两广四市(广东肇庆、德庆、广西贺州、梧州)争相

2、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藤县藤城胜西村与岑溪糯垌大竹村也都争相宣传自己是真正的龙母诞生地。龙母文化旅游热也使龙母文化的研究形成了热点,广东和广西多次召开了龙母文化研讨会,重点对龙母文化的民族源流和发源地做了深入的研究。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呢?大明山主神的化身——石蛇关于“断尾龙”,全国有两大故事圈,一个是山东“秃尾巴老李”故事圈,一个是珠江流域“掘尾龙扫墓”故事圈。山东“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清代才开始流传,珠江流域“掘尾龙扫墓”故事在先秦时代就开始流传了,珠江流域的“掘尾龙”传说远远早于其他地区的“断尾龙”传说。那么,珠江流域的哪一个地方才是龙母文化的

3、真正发源地呢?近代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龙母文化源于古骆越文化的共识。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陈摩人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他指出:“对照悦城龙母传说,至少可以获得两点启发。第一,龙母的身世,是西江上游漂来的女婴,暗示了这支氏族来源于哪里,是沿江漂流迁移的印证。西江上游是古骆越地,透露出龙母的族源与骆越有亲缘关系;第二,古时氏族的姓氏与居留地方的名称往往是合而为一的,氏族移迁到新的居留地常常把地名也带来了。悦城河在西江中游,亦叫温水,龙母这支氏族在这一带活功,也就冠以温姓,与西江上游的温水,显然存在内在的联系。” (陈摩人:《悦城龙母传说的民族学

4、考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一期)大明山主神的化身——冬眠刚醒的灵蛇专家们认为既然龙母是秦始皇时代人,当时中原的华夏族尚未进入岭南,珠江流域一带是壮族先民古越人的祖居地,因此龙母是古越人无疑,当时的古越人无姓,因此龙母姓温或姓蒲的传说是不确切的。古人有以居住地为姓的风俗,从龙母姓温和她是从西江上游漂流到中游的传说分析,龙母的家乡应是西江上游温水流域的古骆越地,她是这一带的豢龙部落或以龙蛇为图腾的古方国女首领。关于温水的位置,郦道元的《水经注·温水》中的记载自相矛盾,因此后人多取《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宣化,州所治。汉岭方县地。属郁林

5、郡。秦为桂林郡地。驩水在县北,本牂柯河,俗呼郁林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古宣化县的地域大体相当于现在南宁市的范围,位于县北的温水是指古代的右江和邕江。右江、邕江和郁江流域属于古骆越地。这一地区按照专家们的说法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但具体在哪一个地方却一直是一个谜。既然龙母文化源于古骆越文化,那么龙母文化的发源地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所流传的龙母传说故事在所有的龙母传说故事中是最具有原生态特征的。二、有与龙母传说相关的大量古地名遗存。三、在先秦时代有较大的古骆越人聚落。四、有丰富的先秦时代文物出土,并且出土的文物有岭南最早的龙图腾文物。五、有悠

6、久的龙母文化习俗。笔者试就以上五个条件对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作一简要的探析。诡异的深潭,散发着神秘不可测的气息大明山地区的龙母传说是龙母文化的原生态2005年6月,笔者在大明山地区进行民族文化田野调查时发现,大明山龙头峰前方有一个壮族群众叫“莫乜掘”的坟头状山峰,“莫乜掘”壮语的意思就是“秃尾龙母亲的坟墓”,这一带的壮族老人告诉笔者,这是秃尾龙“特掘”安葬它养母“乜掘”堆土形成的山峰,老人们还说,秃尾龙母亲“乜掘”是大明山脚下的壮族人,老人们还讲了许多龙母坟山如何灵异的故事。笔者进一步调查时发现,龙母的传说故事在这一带特别是武鸣的两江镇至马头乡一带流传很广。这一故事

7、的梗概是:很久以前,在大明山边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寡妇,家里很穷,靠挖野菜维持生活。一个冬天,寡妇去挖野菜,在回来的路上,她看见一条身上发光长得很奇怪的小蛇,蜷伏在路边,快要冻死了,就连忙用裙子把它兜起来带回家。寡妇把小蛇救活后养在家里,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天天都精心地护理它,后来小蛇逐渐长大成一条非常听话又生动活泼的“独龙”(壮族人把大蟒蛇称为龙,独是壮语中动物的冠词)。罗波潭龙母庙旁的水牛,也同样神情诡异独龙越来越大,身越来越长,茅房装不下了,独龙的尾巴往外伸出去一大截,老婆婆告诉独龙,只有砍去一截尾巴才不会越长越长。独龙点了点头,她就拿起菜刀砍断了独龙的一小截

8、尾巴,独龙于是变成了秃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