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与措施

护理诊断与措施

ID:21716955

大小:110.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24

护理诊断与措施_第1页
护理诊断与措施_第2页
护理诊断与措施_第3页
护理诊断与措施_第4页
护理诊断与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护理诊断与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44项常用护理诊断(一)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定义】个体处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超过代谢需要量,有超重的危险的状态。【诊断依据】主要依据:*形体改变(超重或肥胖)*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0%~20%*不正常的饮食型态,进食需求的食物量大,不良的饮食习惯次要依据:*把进食当作应对机制,如在社交场合下、焦虑存在时等*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代谢紊乱活动量少【预期目标】1、病人能叙述减轻体重的主要措施。2、病人能描述如何选择适当的饮食,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3、病人

2、能认识到体重过重的危险。4、病人开始执行锻炼计划。5、病人体重有下降趋势。【护理措施】1、与病人/家属共同探讨病人可能会导致肥胖的原因。2、讲解基本饮食知识,使病人认识到长期摄入量高于消耗量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有很大危害。3、与医师、营养师共同制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计划及减肥措施,指导病人记录在一周内每天的食谱。4、指导病人选择食物,鼓励病人改善进食行为的技巧,如:限定地点,餐前喝水,制定容量小的餐具,不吃别人餐具中的食品,充分咀嚼,慢慢吞咽等。5、鼓励病人实施减轻体重的行为。(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定义】非禁食的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状态。【诊断依据】主要依据:*形体改变*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较正常平均值下降10%~20%或更多次要依据:*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有吞咽和咀嚼的肌肉软弱无力、口腔疾患不能进食*各种引起厌恶进食的患者*不能消化食物和肠道吸收/代谢障碍*缺乏饮食知识【预期目标】1、病人能描述已知的病因2、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主要措施3、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有利性4、病人接受所规定的饮食5、病人体重增加__kg【护理措施】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2

4、、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3、和营养师一起商量确定病人的热量需要,制定病人饮食计划4、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5、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6、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三)有感染的危险【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诊断依据】主要依据:*有利于感染的情况存在,并有明确的原因*有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第一道防线不完善:如皮肤破损、组织损伤、体液失衡、纤毛的作用降低、分泌物pH值变化、肠蠕动变化。*第二道防线

5、不完善:如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或获得性免疫异常等。次要依据:*有急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药物因素*避免与病原体接触的知识不足*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新生儿及缺少母体抗体;老年人与感染性增加有关【预期目标】1、病人住院期间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生命体征正常,伤口、切口和引流周围无感染表现。2、病人能描述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3、病人表示愿意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感染的机会。4、病人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护理措施】1、确定潜在感染的部位。2、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3

6、、监测病人化验结果。4、指导病人/家属认识感染的症状、体征。5、帮助病人/家属找出会增加感染危险的因素。6、帮助病人/家属确定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和计划。7、指导并监督搞好个人卫生;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的各项措施;加强各种管道护理,仔细观察各种引流管及敷料的消毒日期,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8、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9、给病人供给足够的营养、水分和维生素。10、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做适当的活动,保持正确体位。1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烧、尿液混浊、脓性排泄物等)12、对

7、新生儿监测感染征象,给予脐带护理并观察。13、对孕产妇解释孕期易于感染和预防产后感染的症状,识别产后危险因素(如贫血、营养不良等)。(四)有体温改变的危险【定义】  个体处于不能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的危险状态。(个体处于可能无法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的危险状态)。【诊断依据】主要依据:*有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年龄过大或过小*体重过重或过轻*暴露在冷或凉或暖和热的环境中*各种原因引起脱水*活动过多或过少*药物引起血管收缩或血管扩张*新陈代谢率的变化*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脑部疾患*有感染存在次要依

8、据:*疾病与创伤*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预期目标】1、使病人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2、病人/家属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使体温波动维持在正常范围内。3、病人/家属能说出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早期表现。【护理措施】1、监测体温变化。2、保持环境温度稳定。3、评估病人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早期症状和体征。4、指导病人/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体温过低体温过高体温低于36℃虚弱 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