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

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

ID:21745259

大小:6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4

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_第1页
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_第2页
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_第3页
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_第4页
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族群象征历史记忆与心态史内容提要: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在该村落中流传着与族谱记载并不一致的凸显了始祖身份与转换了时代背景的陈美所传说。陈关所传说在该村落的部氏族人中具有建构蒙古族族群边界的现实功能。从传说动力学的角度分析陈美所传说的变异的“借名制”特点,探讨口头传统中陈美所被象征化的过程,发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氛围是陈美所传说变异的动力系统。陈美所传说呈现出族群认同的不同表征以及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心态史意义。  关键词:陈关所传说 族群认同 借名制 心态史  三家台蒙古族村位于湖北省鹤峰县县境

2、北部,距离县城43公里。2002年12月,经鹤峰县人民政府批准,三家台蒙古族村挂牌成立,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该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248户、892人,其中蒙古族605人,占总人口的67.8%,土家族200人,占22.4%,汉族、苗族分别占7.2%、2.6%。1982年部氏族人被有关部门认定為蒙古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部氏族人就积极呼吁建立蒙古族的自治机构,经过多年努力,2002年经鹤峰县政府研究决定,以原三家台村為中心,将周边几个村蒙古族聚居的村民小组合并成立三家台蒙古族村。  根据部氏族人的族谱

3、记载,其先民大体迁徙情况是:江西上饶市(信州)——湖北省松滋市——湖南省澧县——湖北省鹤峰县,从元末明初至清乾隆年间,前后约400年。三家台蒙古族村中的蒙古族村民,是几经辗转在此地定居生活下来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大调查中,部氏族人的民族身份并没有得到认定,在“文革”等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身份也被人為地忽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得到确认。在部氏族人的民族身份认定及民族村的成立过程中,部氏族人所拥有的一部修谱时间為民国四年(1915)的族谱是重要佐证。《部氏族谱译文》首页记载有:一世祖,官荫。旧有记云,吾家

4、铁木真姓也,原籍蒙古元太祖之后,元顺帝时信州镇南王子,被陈友谅兵败大圣奴,不知所终,公之先远有讳,斡离兀者因居斡难河之源因以為氏。其此部姓则始于公,故奉為世祖,葬松滋杂竹寺今称部家大坟者是也。  在该村落还流传着义仆陈美所救养官荫的传说,该传说与当地的清明节祭祖习俗结合為一体。在《三家台蒙古族村简介集锦》的“三家台蒙古族的礼仪习俗”一节中有如下记载:“三家台蒙古族祭祖,对族人的要求甚严。在清明祭祖时,要求清明的前一天,部姓的各支人员进行公议,选出几人先期到达祠中,‘敬修祀典,以序昭彰’培坟基。即对祖先的坟墓进行

5、修缮处理。為报义仆陈美所救一世祖之恩,凡部家私人烧纸钱,都要封两封,一封给陈美所,上写义祖陈美所受用,一封给祖人,两封纸钱一起烧。”陈美所传说是纳入了部氏族人历史话语之中的家族故事,清明节祭奠“义仆”的仪式是支撑陈美所传说流传的有力依据,部氏族人对陈美所传说坚信不疑。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口头传统及当下文本记录中的陈美所传说与族谱中的历史记载差别很大。族谱中所记载的是,陈美所在明末清初时期救养了部家的九世祖受谕,而在口头传说中则演变為陈美所在元末明初时期救养了部家的一世祖官荫,诚如万建中所言,“任何一种故事传说

6、,都不是无缘无故地编造出来的,或解释一句成语,或反映一种风俗,或说明某一风物的成因,其深层必蕴涵着一定的意义。”  本文从传说动力学的角度分析陈美所传说的变异特点,以部氏族人所反映的族群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记忆以及族群认同的心态作為对象,围绕该人物的传说与历史,探讨口头传统中陈美所被象征化的过程,发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氛围,对此类话语产生的意义进行知识考古学的探究,论述族群认同的不同表征以及民间传说在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心态史意义。  陈美所传说的文本记录与族谱记载  《鹤峰县民族志》一书中载有1982年鹤峰县委统战部

7、对鹤峰县蒙古、朝鲜、畲、满等少数民族和走马、梅坪、铁炉三个公社民族成份鉴别的复查报告,报告内容中提到在1979年民族普查中,鹤峰县有461人自报蒙古族,分布在麻水、北佳两个公社的部分大队,主要是部姓。报告中亦把部氏族人中流传的陈美所传说作為论据之一,例如,“从民间传说中也可以得到证明。1981年7月6日,我们在部姓聚居地麻水公社团结大队的神仙茶园召集部姓老人座谈,他们说,我们的祖先原先不姓部,姓奇渥温,是铁木真、忽必烈的后代,明朝起势时,大杀元人,我们祖先也做官,全遭内容提要: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

8、村,在该村落中流传着与族谱记载并不一致的凸显了始祖身份与转换了时代背景的陈美所传说。陈关所传说在该村落的部氏族人中具有建构蒙古族族群边界的现实功能。从传说动力学的角度分析陈美所传说的变异的“借名制”特点,探讨口头传统中陈美所被象征化的过程,发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氛围是陈美所传说变异的动力系统。陈美所传说呈现出族群认同的不同表征以及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心态史意义。  关键词:陈关所传说 族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