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香草深情

屈原与香草深情

ID:21758048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屈原与香草深情_第1页
屈原与香草深情_第2页
屈原与香草深情_第3页
屈原与香草深情_第4页
屈原与香草深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屈原与香草深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屈原与香草的深情——兼论《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指导老师:邓绍宽学生:刘文武摘要“香草”意象在《楚辞》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在《离骚》中尤甚。香草是屈原的精神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寄托,是其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信仰。楚文化的深厚积淀影响着屈原对香草的神情,并在个中融入了“洁与不洁”的宗教经验。主题词屈原香草楚文化《离骚》一个芳香异彩的奇幻世界:“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江离、辟芷、兰、木兰、宿莽

2、、申椒、菌桂、留夷等等,这些植物香草充斥在《离骚》之中,让我们感受到袭人的香气,鲜花的簇拥,仿佛进入一个植物的王国。而这,都是屈原钟情于香草的结果。一、香草:灵魂归宿屈原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屈原自身的政治遭遇和人格魅力,同时还把楚国历史的、现实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的全部更集中的表现出来。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司马迁对他的高度评价,说明屈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在政治外交上也颇高的才能。总的来说,屈原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教养,并怀揣政治梦想的伟大诗人。《离骚》中提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

3、度也?屈原深感国家的危急状况,并积极地想用革新政治挽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党人”之“偷乐”,路幽昧而险隘!楚王也不明时非,尽信谗言,反反复复,置国家危难于不顾。此时,“全世界都是他的对立面:楚王不信任他,党人排挤打击他,他培养的人才随波逐流倒向敌人一边,普通老百姓不理解他,女嬃、灵氛、巫咸等人也只是同情他,劝他去国或随大流。”[1]吕菊.屈原的香草之恋【J】.西江大学学报,2000/04:第64页.[2]何炜.香草一种意指解读【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第71页.屈原内心孤独无助,他宁愿孤独一世

4、,在5他孤独中求得求仁。屈原“上下求索”:抠闾阖、游春宫、求宓妃、见佚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旧乡临睨、仆马悲怀。可是,最后竟是博大九州,无与我同心之女!草木零落、众芳芜秽,使屈原郁结于心,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兮,今直此为萧艾,使屈原悲痛欲绝。当时情况让他不能直言,屈原就利用香草这一意象抒写了内心的伟大的孤独和悲愤,将自己的理想人格都付诸于其上。这是屈原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屈原笔端诗心和灵魂的归宿。在他个体受到压迫和排挤时,他依然对国家不离不弃,将情感寄托于“香草美人”之上,然后从彭咸之所居,毅然跃入汨罗江中。这是为国

5、家和整个民族的伟大的一跃。一、香草:历史选择《楚辞》中香草是一个不定代词,或君子,或贤才,或小人。楚国偌大一个国家为何偏中意香草,屈原为何又钟情于香草,以使后人一想到香草便联想到屈原,其原因何在?第一,楚国的地理环境:楚,泽国也。楚国在沅和湘的交界处,是一个多山多河流的国家,气候湿润,利于香草植物的生长。第二,环境影响性格。由于山川河流的原因,楚地水气充溢,烟雾迷离。楚民族的天性中就摄取了山川天地的精气,形成热情浪漫、追求原始自然美德的民族特性;而肥沃的土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也使楚国成为香花香草的大花园,为楚人的采撷提供了丰足的物

6、质条件。楚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香草生长的环境和楚人对香草的钟爱。然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楚国地域文化。在《九歌》中,巫术师喜用香草来装饰自己的身体,因为楚人认为,这样可以博得神灵的喜爱,从而使神灵庇佑他们。这样,通过香草与神灵进行沟通。这是由于楚地巫术文化的流行。古时有两件事可以成为大事:一是战争;一是祭祀。祭祀是巫术文化的延伸。古人政教合一,巫史文化得于流行,而楚王就身兼巫师和国王双重的职能。因此,香草便在楚地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它的芳香、洁净的特征和在巫术中用来辟邪或祭神使其获得神秘的神性价值,也具有了一种亲密和威严。“5而

7、屈原曾任的官职三闾大夫据说就与祭祀活动有关,在这些经常性的祭祀活动中,香草起到了重要的与神沟通的作用。”[3]毛丽.楚辞中的“香草”之意蕴【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第28卷,第4期.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使屈原选择了香草,这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一、香草:宗教信仰在《离骚》中,屈原多次使用香草意象,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里的“‘佩’,古音疲。带也。这里作名词用,指佩带在身上的香草。古代男女同样佩用,以祛除不详,防止恶浊气味的侵袭。”[4]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们文学出版社,200

8、2/01:第5页.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句有双重涵义: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隐喻自己的勤勉的进修中所养成的独立不移的坚强个性;另一方面,它不但说朝到夕,而且也包括了从春到冬的过程,暗示时间流驶之速。”[5]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们文学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