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ID:21764998

大小:38.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知识点一、绪论(一)解剖学:1.是研究机体结构的学科。根据解剖程度可分为2.大体解剖学:表观(表面结果,形态特征)、局部(特殊部位)、系统(器官)3.显微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二)生理学:1.是活的有机体各种功能的学科(动态)。主要目标:2.了解和预测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和规律3.如何调节自身的生理活动(三)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①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活的或刚死,生理机能保持一定时间,人工环境)② 活体解剖实验法(麻醉状态,活体解剖)③ 优点:条件对象简单,获得结果快④ 缺点:脱离整体有局限性2.慢

2、性实验法(完整清醒,较自然的外界环境)① 优点:对象正常,正常生理活动,分析整体,调节机制② 缺点:应用范围常受限制(四)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五)稳态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主要反射)特点:迅速精准,作用部位较局限,时间较短2.体液调节(激素,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效应出现缓慢,作用广泛,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精确的局部调节,对自稳态有重要意义4.负反馈:终产物或结果降低生理变化过程5.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二、人体基本结构概述(一)细胞是人体

3、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二)细胞的结构(三)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四)被动转运:当通道开放时,离子顺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跨膜转运方式(五)主动转运:把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依靠嵌入蛋白质(六)胞饮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七)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八)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单位(九)神经元结构:胞体,突起(树突,轴突)(十)神经元分类:按突起数

4、目分类1.假单极神经元:一个突起,后分为两支(中枢突,外周突),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2.双极神经元:两支突起(中枢突,外周突),多为感觉神经元1.多极神经元:多位于脑,脊髓和自主神经节(一)按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假单极,双极)、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二)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传导,起营养、支持作用,参与髓鞘的形成一、神经系统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神经(12对)神经系统按解剖分脊神经(31对)周围神经系统感觉(传入)神经按功能分躯体运动神经运动(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自主神经副交感神经(

5、一)常用术语1.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大脑、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皮质2.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大脑、小脑白质位于皮质深处,又称髓质3.神经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起止点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装结构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团5.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二)兴奋与兴奋性1.刺激:引起细胞、组织活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任何环境因子2.反应:由刺激而引

6、起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3.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5.阈值(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三)静息电位1.概念: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2.极化: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3.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四)动作电位1.概念:神经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2.去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3.超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趋势4.过程: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5.钠钾泵:移出3个Na+,移入2个K+6.

7、不应期:刺激引起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直到膜电位恢复到正常静息膜电位水平,此期间细胞膜通常将不再对下一次刺激产生反应(五)神经冲动的传导1.具有全或无的性质2.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非递减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一)突触结构及传递1.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囊泡:含有高浓度的化学递质3.受体:突触后膜上存在的特殊蛋白质结构4.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递质的失活以及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状态的改变(二)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

8、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的方向发展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引起细胞膜电位向着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三)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四)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的分类: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2.受体:是指能与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是镶嵌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