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与“浅出”

“深入”与“浅出”

ID:2180416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深入”与“浅出”_第1页
“深入”与“浅出”_第2页
“深入”与“浅出”_第3页
“深入”与“浅出”_第4页
“深入”与“浅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入”与“浅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深入”与“浅出”纵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成语故事的课文并不很多。诸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扁鹊治病》等等,还有一些在积累运用中作为趣味阅读的内容。  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喜欢。然而,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走向深刻?如何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而不是牵强附会?恐怕这些问题正是造成教学“瓶颈”的原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深入”地解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上有“浅出”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听课过程中,有如

2、下浅思:  一、关注寓意的多元解读让思维走向开放  寓言教学的要想浅出,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要正确而精准地把握教材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有的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在寓言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发散的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想,而不是单一的、一元化地理解文本。  1.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2.从分析关键性

3、的句子中揭示寓意  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寓意)。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及其后来见到真龙来后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的道理。  3.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中揭示寓意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

4、会自食其果。  从分析现实去揭示寓意  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  多视角、多方面、多维度地解读寓言故事,这本身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折射。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容忽视。  二、寓意的揭示要有依托,力求做到“浅出”。  镜头一:让形象树立得更完整,不要“碎片化” 

5、 艺术形象是寓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寓言的灵魂。寓言教学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它的比喻义,换句话说,就是要懂得寓意。我们在进行寓言教学时,往往会将关注点过分地聚焦在寓意本身上,而忽视了揭示寓意的过程性,忽视了“形象”树立的过程。  《扁鹊治病》一课,有两个人物形象——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形象应该树立起来,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从而理解寓意。一位教师对名医“扁鹊”这一形象的体会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找出描写扁鹊的一个词。(名医)  出示一组四字成语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理解:  妙手回春救死扶伤药到病除

6、  起死回生望闻问切医德高尚  2介绍扁鹊的关于“起死回生”的历史故事。  3请从课文中找找能说明他是名医的句子。  生:我从第2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从“皮肤上有点小病”连小病也能发现,从中看出他是名医的。  生:我从第3自然段中知道的。“过了十来天,他又来拜见”看出他很高尚。  生:我从第4自然段中知道的。这时的病已经到肠胃了,他劝蔡桓公快治病。可以看出他是名医。  生:我从第5自然段中扁鹊的解答中知道的。他说——(生读文)  师:是呀,不同的阶段都有方法,不愧是名医。能对症下药呀!  反思:  教学即便到

7、了最后,扁鹊的形象也没有立体地树立起来,只是零零星星的印象,没有从整体上的了解和认识,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造成学生的头脑中只能留下一些“碎片”。教学设计没有遵循整体性原则,缺乏“整体性”的考虑,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每个学生只是从“一孔”之中“窥人”,所得不会是整体的。如何渗透给学生立足整体分析人物,认识人物,在头脑中树立起一个呼之欲出的形象?这应该是本节课改进的方向。  如果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集

8、中出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