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

ID:2182197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_第1页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_第2页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_第3页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_第4页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多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时时渗透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存在的美。    一、教师应是导火线,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课文中存在的美    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活动。语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或直接或含蓄地表情达意,流露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语文

2、教师应根据课文和审美者(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的美感因素。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带着一种美的情感来接受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成长的一种促进与造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课文当作审美对象,把课文看成是一件件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仔细观察,慢慢品味、欣赏。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确为美文。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冷暖色调对比,感受文中存在的情感美。“枯藤老树昏鸦”着墨的是浓浓的冷色;“小桥流水人家”涂上的却是淡淡的暖色。在浓淡、冷暖色调的对比下,冷色最为抢眼,暖色仅

3、为陪衬。这种冷暖映衬、主次分明的写作特点,既体现了马致远构思的奇巧之美,也表露出了情随景迁的感情变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意也豁入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真,所知者深也。”这不是很符合对本文的评价吗?再次引导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想象“古道西风瘦马”的情景,用心体会在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行者孤独寂寞,值得同情;有的说骑马观景,寄情不深;有的说长途跋涉,辛苦劳累;有的说思想之情,现于字间;……学生们精彩

4、纷呈的回答既表现了他们各自朦胧的审美意识,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再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分析,最后理解的感叹“断肠人在天涯”也就不是很难的事情了。紧接着,要求学生在课余根据自己对全文的领会,把课文转换成图画,看谁画得好。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描绘美的实践中,不仅教师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因而我们可以这么说,优美的文章没有理由引不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关键的还是一个引导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能找到欣赏、体会美的切入点。再如:“风萧萧

5、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历千百年而流传下来的名句,寄寓了丰富的情感。在学习时,不能只停留在对句意简单理解之上,而应找到赏析它们美的切入点。前者体现出的是一种悲壮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没落,后者流露出的是一种具有丝丝温馨的亲情美,通过这样引导后,诗文中一种挥之不去的美感才会长久地留在学生的心中。因而我认为,从学生方面来说,课文美不美,有没有吸引力,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调动学生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走到课文中去,感受课文的美。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许许多多的教学成果,一

6、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出一个“美”字,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而已。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身心的发展,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课文中的美。    二、教师的语言美也是影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美的重要因素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表明了在交际中语言美不美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讲究语言运用的艺术性,用教师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段赏心悦目的文字,如果在教学时加上教师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高低适当的音量,快慢有序

7、的节奏,科学准确的措词,声情并茂地与学生一起赏析、沟通,那可以说是美上加美,锦上添花。《春》是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抒情散文。文章的结尾部分是赞美春天的活力及给人带来的希望与力量: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像这种抒情意味很浓的段落,更要求教师在赏析时讲究语言表达、运用的技巧,注意语言美。某老师是这样赏析此段文字的:“春天,它是无声无形,难以捉摸。表现春天的到来及其变化,大家常用的多是写植物的生长变化,可是

8、,我们的语言大师——朱自清先生,却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用人的生长变化来表现春天的活力。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多么别致的比喻,多么灵性的语言呀!它使无形无声的春天变得有形有声,有味有情,酣畅淋漓地展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同学们,难道我们没有感受到勃勃的春天正向我们迎面走来吗?”学生无语,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不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吗?  教学语言的美感,可以促进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来感受的真情实意,感悟课文语言的神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