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学“白”[论文]

明明白白学“白”[论文]

ID:21827294

大小:1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明明白白学“白”[论文]_第1页
明明白白学“白”[论文]_第2页
明明白白学“白”[论文]_第3页
明明白白学“白”[论文]_第4页
明明白白学“白”[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明白白学“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明白白学“白”明明白白学“白”汪振兵上面几个字认识吗?聪明的读者可能认出来了,这三个字其实是一个字,就是很常见的“白”字。上面分别是白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写法。专家们对“白”的解读,代表性的有三种:像燃烧的火苗,中间的三角形是火苗燃烧的形象,外面上尖下宽的圆圈是光环;像一粒脱壳的米粒,米粒是白色的;像太阳初生的样子,苏轼《前赤壁赋》中就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句子。“白”的家族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白”,作为部件构字,在2500常用字中有27个,其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引申解说的有:1.白一皆一谐皆:是一

2、个非常有趣的会意字,上面是两个人(从“匕”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体都看得出是人的形状),下面“白”有“说”的意思。金文()的形体下面是“日”字,也是说的意思。两个人都在说,难怪许慎《说文》解为:“皆,俱词也。”谐:形声字,从“”,“皆”声,“(言)”的本义是用嘴吹奏乐器,乐音相伴,当然和谐了。2.白一柏、伯、泊、帕、怕、拍、迫、皂“柏、伯、泊、帕、怕、拍、迫、皂”八个字均为形声字,除“皂”外,“白”均作为声旁表音。这几个字,从形旁大体可以推出字义。“柏”从“木”,是一种树名;“伯”从“”,本义是兄弟中排行老大者;“泊”从“”,指

3、湖泊;“帕”从“巾”,与丝麻制品或布制品有关,如手帕;“怕”从“,’,与心理活动有关,指感到恐惧、发慌;“拍”从“”,指用手掌或者片状物打;“迫”从“”,与行走有关,指接近或者逼近。“皂”字的形体古今变化较大,小篆()从“”,“早”音,现“早”还可依稀看出,“”则变成了“”,已经看不出了。皂的壳斗煮汁,可以染黑,现在口语中“不分青红皂白”的“皂”就是“黑”的意思。3.白一帛一锦、棉、绵帛:会意兼形声字,从白从巾,白兼表声,白色丝绸做成的头巾,现为丝织品的总称。因使用较少,该字没列入3500个常用字,但以它为部件构成的三个字列

4、入了2s00个常用字。锦、棉、绵:“锦”为形声字,从帛金()声,指用线织出的带花纹的丝织品。教学这个字,只要学生明白了“”作声旁在字中表音,就不会疑惑“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要写作“锦”了。”棉、绵”为会意字,“棉”本为植物名,其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可制“帛”;“绵”指蚕丝结成的片状或团状物。这两个字同音,区别在于“棉”为植物的果实,如棉花、棉絮等;而“绵”乃蚕吐丝而成,又细又长,故可引申出“绵延不断”的含义。4.白一泉一腺泉:本为象形字,指山间从地下涌出的水流。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外形均像山凹(泉眼)之形,楷书形

5、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如果了解字形演变的过程,其轮廓还是依稀可辨的。腺:会意兼形声字,从月(肉)从泉,泉兼表声。从月(肉)表示与人体有关,从泉表示与流水有关,指人体内有分泌功能的器官。5.白一皇一煌皇:象形字,金文(里)像一盏盛满油的灯正在燃烧并发出火焰;也有学者认为是会意字,“皇”下面是“王”,上面是古代帝王所戴的冠冕。小篆的“”(皇)上部为“自”,由秦始皇所改,并规定这个字只有他自己能用,隶书、楷书又改回“白”。“皇”的本义为明亮,后引申为大,当“明亮”讲的“皇”就加了一个“火”字旁,写为“煌”,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6.白

6、一的的:从白,勺声,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形声字。“的(df)”字最初形容明亮,到了汉代,转指女子装饰在脸上额上的小红圆点,漂亮惹眼,不失明亮本义。后来箭靶中心小圆点也叫“的”,射箭以“的”为准,不要“无的放矢”。元明清以来,白话文借“的”字替换“之”字,读作de。7.白一碧碧:会意兼形声字,从玉从石,白声,指质地美好如玉的石头。8.白一原一源、愿从本义来说,这几个字与“白”是没有意义关联的,只是字形演变后,这几个字中都有了“白”这个部件。原:象形字,金文的“原”()像山崖下一股泉水涓涓不息地流出,本义“源泉”,引申为开始、

7、起源之意;又从“水流平缓”引申出“平坦”义,故平坦之地称“平原”。后人在“原”字边上添上三点水,造“源”字表“水源”,“原”的“水源”之本义就慢慢消失了,现多用其引申义。愿:形声字,从心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原”表音。“白”的故事以“白”为谜底的字谜:百里挑一;一了百了;九十九;开源节流;孤帆一片日边来;枯泉等。“白”字先生的故事:有一户人家聘请了一位私塾先生给幼童启蒙,东家和他有约:每年报酬三担谷、四千钱。但是,如果教错了字,就罚掉一担谷;如果教错一句话,罚掉两千钱。有一天,先生带着幼童陪东家逛街,看到一个石刻“泰山石敢当

8、”,先生脱口而出“秦川右敢当”,一担谷没有了。回到书馆,教弟子读《论语》,把“曾子日”读成了“曹子曰”,“卿大夫”念为“乡(绑)大夫”,这下好了,三担谷都没了。后来,他在讲书时,把“季康子”读成“李麻子”,“王日叟”读成“王四嫂”,四千钱也扣了,白教了一年。回首一年辛苦,先生自怜自叹,赋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