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舌苔、脉象

常见舌苔、脉象

ID:21831372

大小:1.08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8-10-20

常见舌苔、脉象_第1页
常见舌苔、脉象_第2页
常见舌苔、脉象_第3页
常见舌苔、脉象_第4页
常见舌苔、脉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舌苔、脉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见舌苔、脉象一、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一、舌诊§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

2、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观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一、舌诊§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一、舌诊§1、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主病:多为阴虚热盛之证。§(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一、舌诊§2、

3、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一、舌诊§主病:§(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淡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一、舌诊§(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

4、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一、舌诊§3、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一、舌诊§主病§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一、舌诊§(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

5、,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一、舌诊§4、薄白苔: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一、舌诊§主病:§薄白苔,舌色淡红湿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

6、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一、舌诊§5、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一、舌诊§主病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可

7、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一、舌诊§6、厚白腻苔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主病: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主湿、主痰、主寒。一、舌诊§7、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一、舌诊§主病: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而

8、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