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答案new

普通逻辑答案new

ID:21841304

大小:100.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25

普通逻辑答案new_第1页
普通逻辑答案new_第2页
普通逻辑答案new_第3页
普通逻辑答案new_第4页
普通逻辑答案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逻辑答案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答:指思维的规律、规则。2.答:指逻辑学。3.答:“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4.答: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5.答:“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6.答: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7.答:“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

2、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显然是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8.答:指逻辑学。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

3、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答: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2.答: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3.答: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4.答:表达命

4、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5.答: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6.答:表达命题。虽然它使用的是感叹句,但反映还是十分明确的。7.答:不表达命题。8.答:不表达命题。9.答:不表达命题。10.答:表达命题。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1.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这个命题中,

5、根据它的语境,它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因为这个命题的三个选言肢实际反映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但艺术上没有缺点;第二种可能是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但政治上没有错误;第三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而且艺术上有缺点。在这三种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情况是真的,所以,它是不相容选言命题。2.答:相容的选言命题。3.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4.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5.答:相容的选言命题。6.答:不相容选言命题。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1.答:

6、充分条件。2.答:充分必要条件。3.答:充分必要条件。4.答:必要条件。5.答:必要条件。6.答:必要条件。7.答:必要条件。8.答:充分条件。9.答:充分必要条件。10.答:充分必要条件。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1.答:用p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2.答:用p表示“Q上场”,用q表示“T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注:ú上有一?)。3.答:

7、用p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表示“小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4.答:用p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úr”。5.答:用p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表示“丙看过《苔丝》”。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ùr)”。6.答: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用p表示“皮不

8、存在了”,用q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7.答:用p表示“小明去”,用q表示“小红去”,用r表示“小芸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r”。8.答:用p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r”。9.答:用p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表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