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

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

ID:21903905

大小:7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5

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_第1页
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_第2页
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_第3页
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_第4页
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铁营养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植物的铁营养研究进展铁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代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地壳中铁元素丰度很高,但由于受土壤溶液中pH值及氧分压的影响,几乎都是以难溶于水的Fe3+形式存在,特别在石灰性土壤(pH7.4~8.5)中,植物常表现出缺铁症状。而在热带低洼地区或酸性土壤中,Fe2+又往往过量积累,使植物受到铁毒胁迫,严重影响产量[1]。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壤中的铁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植物对铁胁迫的反应作一概述。一、土壤中的铁土壤中全铁含量较高,温带土壤中约为3.8%,砖红壤中可达50%或更多[1]。土壤总铁含量一般不代表对植物的供给

2、量。土壤中铁的形态复杂,有效铁形态还不确定,从范围来看包括水溶液态铁、代换态铁及能被螯合剂提取的螯溶态铁。土壤铁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有效铁的供应量,影响有效供应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土壤中全铁的含量、pH值、重碳酸盐含量、有机质丰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其它养料(如N、P、Cu、Mn、Zn、Mo、Ni)对铁的影响等。其中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值是影响铁有效性的主要因子[2],pH低(土壤酸性)时,沉积铁的溶解度提高;pH高(土壤中性或碱性)时,铁的溶解度很小;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会影响根际土壤的pH和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促进Fe3+的还原和吸收;土壤中存在的有机酸也可通过络合作用显著地提高

3、土壤中可溶态铁的浓度。土壤中铁的形态大体上可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结合在有机物中的铁量并不多,甚至少于1%,但分解后对植物的有效性高,而且有机物有强大的螫合铁的能力,在植物铁营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植物营养角度来看,各种含铁物的溶解度、有效性及移动性差异很大。一般植物体内含铁量为30~250mg/kg(以干物重计)。泥炭灰分中Fe2O31%~10%,土壤腐殖质中含是Fe2O3约0.05%~0.5%,胡敏酸、富啡酸中分别为2700-14290,330-9190mg/kg[2],可见土壤腐殖质中结合了大量的铁。无机态的铁种类很多。土壤中可溶性无机态铁包括Fe3+,Fe(OH)2+,Fe

4、(OH)2+和Fe2+。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除了pH值高的情况下,一般可溶性Fe2+很少。铁的溶解度很大程度上受水合三价铁溶解度的控制,其水解过程与pH关系十分密切。Fe3+活性随pH值增加而下降,在较高的pH值下,每增加1个pH值单位,溶液中铁的活性减少1000倍。可溶性铁在pH6.5~8.0时达到最低,酸性土中可溶性无机铁含量要比碱土中的高,这就是石灰性土中生长的作物常易发生缺铁失绿症(Chlorosis)的主要原因之一[2]。二、土壤中铁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及其控制因素我国土壤中的全铁含量虽然低于地壳丰度,但仍然较高,而有效态铁的含量却很低。唐建军等[2]指出当土壤耕作层含铁量

5、在0.5mg/kg左右时便可满足大多数作物对铁的需求,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土壤含铁量可达20000mg/kg,所以铁对植物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铁的供给有效性。虽然一般出现缺铁症的土壤多为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但实际上造成缺铁的因素很多,甚至也不排除酸性土壤出现缺铁的可能。除了植物本身的主动吸收机制与能力存在很大不同外,影响土壤中植物铁索营养有效性的因索还有:①土壤pH值与石灰性。碱性土壤一般含可供植物利用的铁很少的原因除了高pH值下Fe(OH)3的沉淀外,还由于高pH影响了其它的铁溶解途径,如降低铁的还原电位、降低铁螯合物的稳定性等;而石灰性土壤常常表现铁素供应不足的原因有两点:碳酸钙水解产

6、生高pH和高浓度的Ca2+;碳酸钙与铁形成更难溶的化合物。石灰士中诱导失绿的主要因子是HCO3-,它严重影响了铁的吸收与运输。也有人认为重碳酸盐增加了磷与钙的溶解度,使铁的吸收降低。②有机质的影响。通常的pH条件(pH>4)下无机铁的溶解度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铁的需求,而铁的有机复合物,尤其是螯合铁在铁素供应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有机物包括植物根系分泌的各种有机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以及人为施入土壤的铁螯合物肥料等。酸性土壤缺乏足够的有机质可能是这类土壤缺铁的主要原因,但在石灰性土壤上重施有机质后有时也会产生失绿现象的原因,则可能是过多的有机物对铁的大量螯合影响

7、了铁的利用,或是有机物的分解导致环境中重碳酸盐的增加。③氮和磷的影响。铵态氮吸收后可释放H+,因而促进铁的吸收,而硝态氮吸收后会对植物组织产生碱性效应,因而会加重失绿症状。大量施氮也会导致黄化,可能是破坏了铁、蛋白质、叶绿素合成三者之问的相互关系。磷可能并不影响铁的吸收,因为缺磷所致的失绿叶片的含铁量有时反而高于正常叶片,磷的大量吸收会影响铁的运转。Adams.(1982)认为铁磷共沉淀于叶肉与叶脉之间的结合组织内,使铁不能进入代谢。另一种可能是,磷供应充足时形成的磷蛋白多,铁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