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霖3.doc2

黎海霖3.doc2

ID:21922937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黎海霖3.doc2_第1页
黎海霖3.doc2_第2页
黎海霖3.doc2_第3页
黎海霖3.doc2_第4页
黎海霖3.doc2_第5页
资源描述:

《黎海霖3.doc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号:119070241005本科学年论文题目:植物病理学概论学院:农学院专业:植物保护年  级:11植物保护         姓名:黎海霖指导教师:张丽娟完成日期:2014-6-155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目录摘要:3关键字:31植物病理学42普通植物病理学43农业植物病理学54植物病害综合防治学65总结6参考文献75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摘要:通过植物病理学的学习,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植物病理学包含的学科,总结植物病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关键字: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学5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1植物

2、病理学人在类拥有智慧的那一刻起,农业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过了上万年的历史,人类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一部农业的发展史。在我们会利用植物生产粮食的那一刻起,农业植物上的病害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在古代,人民大众已经开始运用各种方法来防治,植物上的各种病害。直到18世纪,植物病害的传染性以及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病原性已渐为人们察觉,在1853年~1866年间,植物病理学之父德巴利再进一步对黑粉菌、锈菌以及马铃薯疫病菌的研究中,阐明了病原菌发育过程中的多形态性以及锈菌的转主寄生现象[3]。他对一些重要作物的真菌病害和病原菌的多方面研究,奠定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如果说爱因斯坦的

3、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原子能的了解,那德巴利奠定的植物病害基础,让人类更进一步了解了农业指明了方向。当J.屈恩在1858年所写的《作物病害原因和防治》一书,正式标志了植物病理学的诞生。在人类经历了一战和二战,人类进一步了解了如何运用化学的方法来防治病害。据记载1888年,米亚尔时代创制了波尔多液,是开创了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经历了这些时期人类大规模生产农产品的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植物病理学进一步细化,逐步形成了体系化的学科分支,以下我就几门学科进行一定的概述。2普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是作为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基础,通过介绍植物病原菌、植物病

4、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以及各类寄生线虫等,使我们了解植物各种病害的侵染以及生活周期和发病的过程。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病理也与时俱进,在近1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与寄主的互作反应,致病机制与抗病机制、植物检疫与综合治理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经典的学科都增加了新的内涵,不少边缘学科的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又许多新的菌物被找到,许多半知菌被发现,在研究侵染过程中,由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的各项病症和病状,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了如何防止病害发生的措施,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普

5、通植物病理学正是了解这一过程的基础。5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当一株健全的植物受到刚干扰,导致器官和组织的生理机制局部的或系统的反常植物自身表现了症状,并能从患病部位提取出的物质具有相应病原物的病征,就是发生了植物病害。干扰植物正常生理机制的因素,主要是外来的,内在的因子导致遗传性病害;外来的因子有的是非生物性的,有的是生物性的。因此,根据诱发病害因子的本质,植物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通过对各类病原菌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从中将其归为七大类,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菌丝没有隔膜,营养体发达,少数低等的是多核的有细胞壁的单细胞,这类菌物为卵

6、菌门菌物,壶菌门拥有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体,具细胞壁。以及菌物中最大的类群,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子囊菌等等。通过对这些类群的菌物进行学习,可了解其课可在何种植物上产生何种特点的病害,为以后其他的植物病理方面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植物病理学领域内有关病原生物的生物学、分类系统以及有关抗病育种的进展都很大,传统的知识往往不够用,要不断地学习与更新,做到“新陈代谢。”3农业植物病理学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在学习过程中可了解到,不同植物上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特点,对于农业来说,这三类病害都是可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危害大时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

7、粮食产量下降,对于粮食供应有巨大的制约,分为水稻病害,麦类作物病害和旱粮作物病害。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其引起病害的机制、病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其引起病害的机制、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和具体措施[3]。植物和致病因子是植物因子是植物病害发生的两个基本要素。病害的形成是植物与病害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必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在自然状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和环境三个方面,程一中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关系

8、。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还与人类的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