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汉书史学成就

【展示】汉书史学成就

ID:21960155

大小:1.28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1

【展示】汉书史学成就_第1页
【展示】汉书史学成就_第2页
【展示】汉书史学成就_第3页
【展示】汉书史学成就_第4页
【展示】汉书史学成就_第5页
资源描述:

《【展示】汉书史学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之史学成就小组成员:《汉书》中的史学思想(一)宣扬历史循环论及皇权神授说(二)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三)宣扬封建正统历史观(四)历史变通、时势论。《汉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位不断上升。隋唐时期汉书成为仅次于三礼的显学,这是汉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期。宋明时代的研究,王先谦在《汉书补注·叙例》中说“宋明以来校正版本之功为多。”清代考据学兴盛,汉书的研究也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在考订、辨伪、校勘、训释、补作、辑佚等方面都出现一些力作。汉书的史学成就(1)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2)扩大了记载范围,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3)开创多种学科专史之先河;(4)体例更加规范;(5)文

2、史结合的典范;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制全袭《史记》而略有变更。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共百篇,80余万言。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计230年的历史。使一朝一代的历史内容保存得更加完备。纪传体断代史这一修史方式,既保留了纪传体可以容纳丰富历史内容的优点,也具有首尾比较明确,便于修撰成熟,便于总结一代兴亡之迹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政权屡屡更迭的中国古代。因此后代史书多仿照之,成为最重要的修史体例。扩大了记载范围,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汉书》的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充发展而来,记事内容比八书更丰富、完备

3、。同时创设了《地理志》,上至禹化九州,下至秦汉郡县封国的建置由来和变革及西汉的领土面积,郡县户口、重要物产等都有详载。《食货志》也是班固创立。系统地记述从西周以至莽朝的农政、钱法,是研究西汉经济史的重要史料。《艺文志》是根据《七略》而创立的。反映了西汉官府藏书的情况及各个学派的源流、盛衰。在一些人物的传记中保存了大量有用的文献资料,如《董仲舒传》中全文收录了他的“天人三策”,《食货志》中收有董仲舒“限民名田说”。其他如贾谊的“治安策”、“论积贮疏”,晁错的“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等均录入本传。研究司马谈父子的重要资料《论六家要旨》、《报任安书》也是因为收入《司

4、马迁传》而流传至今的。在“四夷传”中,把《史记》中的《大宛列传》扩充为《西域传》,记述了西域50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匈奴列传》等传中也增加了大量史料。开创多种学科专史之先河班固以《史记》的八书为基础,进一步撰成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渠、艺文十志。对此,白寿彝评价:“班固为史学上的有关学科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是很有地位的。有的为政治制度史、法律史、经济史、水利工程史、学术史、历史地理各科的学术源流提供了开创性的著作。十志的范围不限于汉代,自古以来的典章制度,包括传说,都写进十志了。好多分支学科都是从十志开始有了记载。研究两汉及汉以前的典章制度,必须

5、要看《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特别是要把十志搞清楚,才能搞清后世的典章制度。”体例更加规范与《史记》相比,《汉书》取消了“世家”,只留纪、表、志、传四体。《史记》的“世家”的标准确为庞杂,其在汉代之后已经时过境迁,《汉书》将之摒弃,同归于“传”,乃是体例的有益简化。其余纪、表、志、传也都在内容上、排序上比《史记》齐整,体例的规范化,在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利远大于弊。文史结合的典范茅坤曾比较《史记》和《汉书》的语言风格,认为“《史记》以风神胜,《汉书》以矩镬胜。……两家之文,并千古绝调也”。《汉书》语言典雅富丽,规范整饬,叙事有条不紊,颇具章法;传人栩栩如生,个性

6、鲜明。《汉书》的历史文学成就对唐宋以后的“古文”影响很大,名士苏钦舜甚至用“汉书下酒”,说明《汉书》确有相当普遍的影响和不同寻常的文字魅力。总结《汉书》提供了一部纂修断代全史的成功样板,对古代史学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班固一举结束其父的续写《史记》的做法,是汉代史学发展方向的一大转折,重新强调了“尊王”、“鉴戒”、“经世”等史学观念,进一步确定了古代传统史学的发展方向。纪传体经过班固的补充、完善和改进,体例更加严密合理,无论是在反映历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正统思想的体现上,都更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汉书》也就成了正统史学确立的标志。魏晋以后,研究《汉书》成为时

7、尚。“汉书学”大兴,在中国史学史上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参考书目《史通》,《廿二史札记》,《汉书研究的回顾》(许殿才著)《秦汉文化史》(熊铁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吴怀祺主编,汪高鑫撰),合肥,黄山书社,2002《中国史学史》(王记录主编),大象出版社《中国史学史纲要》(王树民著),中华书局《司马迁与班固》(白寿彝),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茅鹿门集》(茅坤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