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

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

ID:21970713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_第1页
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_第2页
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_第3页
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_第4页
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效果初探:本文介绍2010年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情况,对蓄水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对临淮岗工程适当兼作蓄水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临淮岗工程;洪水资源化;蓄水效果    1临淮岗工程概况  临淮岗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主体工程位于安徽省霍邱、颍上两县交界处,距上游淮河源头约490km,距下游正阳关28km,集水面积42160km2。  临淮岗工程是整个淮河防洪体系中关键性工程,它与上游山谷水库、中游行蓄洪区、各类堤防及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共同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综合防洪体系,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河道防洪标准由约50年一遇

2、提高到100年一遇。  临淮岗工程为Ⅰ等大(1)型工程,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坝上设计洪水位28.41m,滞洪库容85.6亿m3;坝上校核洪水位29.49m,滞洪库容121.3亿m3。工程主要包括主坝(8.545km)、副坝(69.062km)、3座水闸(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和2座船闸(临淮岗船闸、城西湖船闸)等。  2临淮岗工程潜在功能  临淮岗工程的设计功能主要是防控淮河特大洪水,运用机会不多,绝大多数年份长期呈“晒太阳”状态。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均迫切要求挖掘临淮岗工程潜在功能,让临淮岗工程再在淮河洪水资源化中

3、发挥作用。临淮岗工程的潜在功能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中等洪水时利用临淮岗工程主坝以上河滩槽适度蓄洪,以减少下游行蓄洪区进洪机会;二是后汛期小洪水及汛尾时利用临淮岗工程主坝以上河滩槽适度蓄水,以改善非汛期淮河干流水量紧缺、水质恶化之现状;三是临淮岗工程主坝以上河滩槽适度蓄洪蓄水还可带来可观的灌溉、航运、生态等效益。  3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情况  3.1蓄水目的  开展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是为了探索如何发挥临淮岗工程的调控作用,利用临淮岗以上淮河干流河槽及河滩地,适度拦蓄洪水尾水,以缓解淮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改善低枯水期淮河干流水环境,为沿淮抗旱提

4、供水源且降低提水灌溉成本,提高低枯水期淮河水运通航保证率,为研究临淮岗工程综合利用积累基础资料。  3.2蓄水依据  《国务院关于淮河防御洪水方案的批复》(国函〔2007〕48号)和《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2008〕8号)均提出“在确保防洪安全和不影响排涝的前提下,兼顾洪水资源利用。”和“在不影响防洪和排涝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批后,可根据沿淮地区抗旱和防污的需求,适当发挥临淮岗、蚌埠闸等拦河工程的蓄水和减污作用。”  3.3蓄水方案  通过近几年低枯水期对临淮岗深孔闸适当控制,低枯水期适度抬升临淮岗坝上水位效益显著,既可提供灌溉水源、保证航

5、运通畅,又能改善淮河水生态环境,霍邱、颍上、阜南三县政府也对此表示支持。经分析研究,制订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暂行方案如下:  (1)非汛期(10月1日至4月30日),临淮岗坝上水位按22.50m控制。  (2)非主汛期(5月1日至6月15日左右及8月15日左右至9月30日),临淮岗坝上水位按21.50m至22.00m控制。期间若发生洪水,则深孔闸、浅孔闸均及时敞泄。  (3)主汛期(6月15日左右至8月15日左右),临淮岗坝上水位按21.00m至21.50m控制。期间若发生洪水,则深孔闸、浅孔闸均及时敞泄。  3.4蓄水过程  试验性蓄水从2010年9

6、月15日开始,此时临淮岗坝上、坝下水位分别为21.12、21.08m,水位差0.04m,深孔闸由全开敞泄逐步下压,过闸流量逐步减小。坝上水位逐步抬升,坝下水位逐步下降。至9月24日8时,临淮岗坝上、坝下水位分别为22.10、20.20m,水位差1.90m。为避免上游河滩地被耕种,从9月28日开始再次逐步下压深孔闸,逐步抬升坝上水位,9月29日8时坝上、坝下水位分别为22.47、19.32m,水位差3.15m,至11月3日,坝上水位基本维持在22.50m左右,水位差基本上在3至4m之间。因阜六铁路南照淮河大桥施工急需,从11月3日开始,逐步加大深孔闸开启

7、高度,适当降低坝上水位,11月20日坝上水位降到22.00m以下,11月25日坝上水位降到21.50m以下,此后至12月31日,坝上水位基本维持在21.50至22.00m之间,水位差基本上在2.9至4.3m之间。  自2010年9月15日开始正式实施试验蓄水至12月31日,坝上平均水位21.99m,最高蓄水位22.57m;坝下平均水位18.57m;上下游平均水位差3.42m.最大水位差4.28m;深孔闸平均过闸流量209m3/s。  由于遭遇秋冬春夏持续干旱,此次试验性蓄水于2011年1月起未能按试验性蓄水暂行方案继续下去,只是根据水情对深孔闸作适当控

8、制。  4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初步效果  经调查、分析,实施试验性蓄水已取得以下初步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