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诗里旅行

到古诗里旅行

ID:21979190

大小:2.0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1

到古诗里旅行_第1页
到古诗里旅行_第2页
到古诗里旅行_第3页
到古诗里旅行_第4页
到古诗里旅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到古诗里旅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古诗里旅行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人介绍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丽水)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曾任朝廷小官。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思考以下问题: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具体时间呢?诗人现在在什么位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你能读懂诗人运用了什么写法吗?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你能读懂诗人运用了什么写法吗?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你能读懂诗人运用了什么写法吗?③传情达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

3、官回乡,了却心愿。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晋人张翰(《晋书·张翰传》)张翰认为: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不应该为了自己并不想追求的名誉官位跑到千里之外去受限制。因此秋风起,(一日“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他想起了家乡的美食,就弃官回家了。张翰的诗文都非常好,但在后人中没有什么影响。唯独他思乡这件事给后人留下了“莼羹鲈脍”这一成语,被人广泛运用,用以比喻思念故乡之情。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梧叶、江水、秋风、儿童、

4、夜色、篱笆、灯火秋风怎么写呢?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想一想,看不见的秋风可以通过什么事物写出来?萧萧梧叶、江水、灯火、儿童假借诗人身份, 怎么安排文章?入夜(描写夜色)<时间>泊船江边(江景——岸边景色)<地点>听觉+视觉抒发情感听见岸边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会做些什么?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写法运用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③传情达意,暗用典故。④有声有色(视觉+听觉)顺序安排:入夜(描写夜色)<时间>泊船江边(江

5、景——岸边景色)<地点>听觉+视觉抒发情感听见岸边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会做些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