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

ID:21984738

大小:547.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21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1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2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3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4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素→词→词组(句法结构)→句子】句法:句法结构(主谓、联合、偏正、述宾、述补…)句类(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词法:词类(实词、虚词)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词根、词缀])句类=句型表达功能(主谓关系):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谓语成分的语法性质: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语气表达: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子本身结构:单句、复句第一节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同主语之间的表达关系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断两者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类别,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

2、是什么。主语和谓语为对等关系。古汉语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他不是山东人。对比: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古代汉语的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元)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元)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4)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他不是山东人。▲古今判断句的差异?▲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不用的频率很低)。鲁迅,浙江绍兴人。古汉语判断句常直接用名词谓语构成判断,上古汉语不用判断词“是”,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

3、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非”。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A.用“者”、“也”帮助判断1.主语+者,谓语+也。2.主语,谓语+也。3.主语+者,谓语。4.主语,谓语。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兵者,不祥之器。(老子)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8)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秦策)陈

4、良,楚产也。(孟子·滕文公上)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4)君者,出令者也。(韩愈.原道)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这两句的意思很明显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B.以副词“乃”、“即”、“诚”、“必”、“亦”、“皆”等帮助表判断。主语+副词+谓语+(也)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温衣美食者,必此家也。(韩非

5、子·六反)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蔺列传)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乃”、“即”等经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古汉语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司马迁.报任安书)劳师而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32)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副词“非”修饰名词性谓语。非→不是;非≠不是。*他不是山东人。副词“不”修饰判断动词“是”。C.“为”字句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孟子·

6、公孙丑上)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3)颖考叔为颖谷封人。(论语·微子)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2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为”字式:判断句or动词谓语句▲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须根据文意而定。王使人为冠。(战国策·齐策)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元)意义空泛带来词义虚化,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联系主语和名词性谓语的功能,“准判断词”。D.判断动词“是”主语+是+宾语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鬷夷

7、氏是其后也。(论衡·龙虚)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单个名词/代词+是+名词性成分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尔共苞茅不纳,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左·僖4)判断词“是”的形成?来源产生时间1.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常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