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ID:21988836

大小:5.05 MB

页数:167页

时间:2018-10-26

《金匮要略》_第1页
《金匮要略》_第2页
《金匮要略》_第3页
《金匮要略》_第4页
《金匮要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辅导纲要主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二00四年九月辅导内容引言第一部分杂病治则与治法第二部分杂病的辨治规律第三部分张仲景重要立论《金匮要略》学习目的:1. 掌握杂病辨治规律,拓展临床思路。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3. 提高阅读古医籍和运用医学文献的能力。4.为提高临床辨治杂病的水平奠定基础。《金匮要略》引言学习要求:诚心、虚心、信心、恒心一、《金匮要略》的性质1.《金匮要略方论》书名释义:价值珍贵、内容精要、有方有论、慎重保藏。《金匮要略》2.性质: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 重大贡献深远影响权威性: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治疗杂病

2、的典范。指导性:医方之经,是理论的源头;临床实践之准绳。科学性:方书之祖,实用价值高。《金匮要略》二、基本内容1.   25篇:第1篇:总论第2~17篇:内科杂病第18篇:外科杂病第19篇:不便于归纳的杂病第20~22篇:妇产科杂病第23~25篇:杂疗方、食物禁忌《金匮要略》2.全书25篇有262方,前22篇中,包括40多种疾病,原文398条,载方205首,其中5首仅见方名,未载药味。用药147味,《伤寒论》、《金匮》共用药物68味,而《伤寒论》单用19味;《金匮》单用79味,合计166味药。《金匮要略》3. 治法丰富:八法为用手段——药物、针灸、饮食调养、重视护理。4. 剂型多种内

3、服药剂:汤、丸、散、酒、膏等外治药剂:熏、洗、坐、敷、摩、搐鼻、点药等《金匮要略》5基本论点:(1)整体恒动观念(2)脏腑经络学说(3)辨证论治(4)治病求本《金匮要略》(1)二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学习应互参。(2)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3)病证结合,辨证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4)强调四诊合参,重视八纲辨证。《金匮要略》《金匮》与《伤寒论》的联系(1)病因:伤寒以感受外邪为主;金匮以脏腑自病为主。(2)发病:伤寒发病急、变化快;杂病发病缓、变化慢。(3)病机:六经病机为主;脏腑经络病机为主。(4)辨证:伤寒六经辨证;杂病脏腑经络辨证。(5)治疗:伤寒以祛邪为主兼扶正;内伤以

4、扶正为主兼祛邪。《金匮要略》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的区别《金匮要略方论》——宋代林亿等人校定明代赵开美校刻第一位作注者——明代赵以德(朱丹溪弟子)《金匮方论衍义》清代周扬俊(喻嘉言弟子)《金匮方论衍义补注》相距319年合成《金匮玉函经二注》6.附录:《金匮要略》第一部分杂病的治则与治法一、治则(一)概念:指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本书确立的重要治则是仲景学术思想在杂病辨证治疗学上的体现。《金匮要略》1治未病首篇(1)(2)2虚实异治(1)3表里同病,当分缓急(14)4新旧同病,宜分先后(15)5审因论治(17)6饮食与调护(16)《金匮要略》(二)内容7各随证治之第三篇(1)8同病异治与异病

5、同治9同病同治与异病异治10因势利导11因人、因时、因地治宜12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金匮要略》◆未病防病:“四季脾旺不受邪”“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已病防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早期治疗:“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1治未病《金匮要略》首篇2虚实异治此为杂病的总治则误治虚虚: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实: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正治补不足——虚则补之——扶正损有余——实则泻之——祛邪以肝病为例实证——泻肝顾脾——从相制方面以理肝用虚证

6、——补虚顾脾——从相生方面以养肝体《金匮要略》首篇3.表里同病,当分缓急(14)里证为急,急者先治尤在泾:“治虚证者,以养正为急。”“盖正气不固,则无以御邪而却疾。”《金匮要略》首篇【按语】表里同病的治法有三:先表后里—常法表里同治—兼顾法先里后表—变法《金匮·呕吐哕下利病》篇重复本条原文,其义强调表里同病的具体治疗。《金匮要略》首篇痼疾-病久势缓,难治,必须缓图,否则欲速则不达卒病-新病势急,易治,必须急治,否则迟则生变4新旧同病,宜分先后(15)《金匮要略》首篇5审因论治【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解析】夫诸病在脏——病在里

7、,是实证欲攻之——治疗,应用攻邪法当随其所得而攻之——所得,指病邪相结合如渴者,与猪苓汤——热邪+水邪-伤阴:口渴、小便不利余皆仿此《金匮要略》首篇6饮食与调护【原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16)【解析】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病人得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向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人得不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病重。临床除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饮食与调护近其所喜远其所恶《金匮要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